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潘榕所作,名为《杂感四首(其一)》。诗人以退隐后的自我反思为主题,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首句“退尽雄心减尽豪”,诗人描绘了自己放弃追求功名之心,豪情壮志不再的情景,流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淡然。接下来的“半生历碌笑徒劳”则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忙碌与辛劳,认为这些努力在回首时显得徒劳无功,透出一丝无奈和自嘲。
“琴书短榻寻庄梦,风雨秋窗读楚骚”两句,诗人通过沉浸在琴书之中,寻找庄周梦蝶般的超然境界,以及在风雨秋夜研读屈原的《楚辞》,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不问升沉耽韵事,借浇块垒醉香醪”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漠视,专注于文学艺术,借酒消愁,排解心中的郁结。
最后两句“一官雌伏虽为计,赢得霜痕上鬓毛”揭示了诗人选择低调隐居,即使是为了保全自身,但岁月无情,白发已悄然爬上鬓角,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从仕途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