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其四)

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

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

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

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

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

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明代夏言的《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其四)》是一首酬答之作,表达了对友人顾东桥翁的敬仰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词的开篇以“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起兴,回忆过去与友人的书信往来,感叹时光荏苒。接着,“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赞美了顾东桥翁的文采,犹如江水般波澜壮阔。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描绘了友人曾游历过的胜景,暗示其非凡的品格和超脱尘世的气息。接下来,“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进一步强化了对神仙般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表达了期待与友人一同游览名山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友情。词人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融入其中,表示要将一生的文墨记录在山川之间。

最后,“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直接称赞顾东桥翁的才华,称其为文章大家。结尾处,“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则流露出对友人能常来山中相聚的期盼,显示出词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山水风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369)

夏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字:公谨
  • 籍贯:江西贵溪
  • 生卒年:1482—1548

相关古诗词

法驾导引曲.书葛仙飞升台

丹崖上,丹崖上,立壁倚青冥。

赤雾蒙蒙迷翠壑,白云杳杳漾沧溟。岩下走雷霆。

形式: 词牌: 法驾导引

苏武慢(其一)次虞伯生韵,咏白鸥园

绿树芳园,白鸥野水,一曲渔矶堪钓。

取乐偷闲,傍花随柳,不是学他年少。

辍却丝纶,放归田里,深荷九重优诏。

喜天边、倦翼翩翩,飞向夕阳林表。

自归来、新买池塘,旋裁杨柳,勾引水禽沙鸟。

竹底茅斋,松间草阁,藜火夜辉林杪。

拄杖闲游,支颐打坐,行住万缘都了。

念道人、非佛非仙,说与傍人不晓。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苏武慢(其二)次虞韵,题明月榭

临水推窗,迎风倚槛,长忆玉楼琼宇。

碧岭堆螺,银塘铺练,檐柳细垂金缕。

坐待明蟾,修然池阁,幽意有谁共语。

舞婆娑、月色满庭,顾影三人成侣。

夜深时、露湿星榆,波摇海屋,如在清虚之府。

冷浸瑶台,寒生贝阙,应是广寒难住。

庾亮层楼,坡公短棹,几度照人今古。

且徘徊、今夕清光,休管明朝风雨。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苏武慢.次虞韵,写怀一十二首(其三)

龙口岩前,白芒洲畔,长忆往时游钓。

一别青山,十年紫禁,蓦地位跻三少。

琐闼封章,玉堂视草,金殿屡承丹诏。

首鹓班、玉带朱衣,无日不瞻天表。

荷君恩、报答无能,勋庸未建,敢学归云倦鸟。

晏下彤闱,明登紫阁,独立太清天杪。

大旱为霖,巨川作楫,整顿乾坤都了。

那时节、拂袖还山,高卧海天分晓。

形式: 词牌: 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