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九十三)

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

诸尘不受,一印周旋。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

神观湛湛,和气津津。玉涧流月,琼林发春。

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

形式:

翻译

寒冷的筷子穿透青翠山峦的骨髓,白雪覆盖在古老的松树之巅。
身形气质清明如镜,内心痕迹消散无痕。
不沾染尘世纷扰,只随单一印记流转。大小形状各异,却和谐共存。
精神专注深沉,气息和煦润泽。月光如玉液在涧中流淌,琼枝林中春意盎然。
彼此交融得如此自然,堂皇不在表面,而是夺人心魄、超越境界。

注释

寒箸:形容冷峻的环境。
苍山:青翠的山。
骨:核心,深处。
颠:顶部。
形气: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
像:映照。
心迹:内心的想法和经历。
亡缘:消失无踪的痕迹。
一印:单一的印记,象征心境。
周旋:流转。
恰恰:恰好。
相融:融合。
堂堂:宏大,庄严。
不在:不在于。
夺境:超越境界。
夺人:吸引人的注意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九十三)》。诗人以寒山、白雪、老松为象征,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邃的画面。"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的坚韧与松的傲骨,暗示了禅者的内心世界清净无垢,超脱世俗。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进一步揭示禅者内心的空灵与超然,不执着于外在形迹,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诸尘不受,一印周旋",表达了禅者不受外界干扰,自在应对一切的智慧。

接下来的诗句"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运用叠词描绘了禅境的包容与广大,"神观湛湛,和气津津"则赞美了禅者的内心宁静与和谐。"玉涧流月,琼林发春",以自然景象比喻禅者的内在光明与生机。

最后两句"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表达了禅者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以及其人格魅力超越了环境与他人的界限。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禅者的修行境界和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七十七)

是真是假,谁相描画。似我似谁,莫入思惟。

地方成矩,天圆自规。

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疏林沾野雪,古涧湛秋光。

锦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四四)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春林带雪痕,云山染秋色。

光明一点兮蚌有蕴于月华,清净八弦兮鸟不飞而天碧。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一三)

清白传家,湛存授手。木落风高,水明月昼。

双瞳冷用眉,片舌闲摇口。

宗通也洞水逆流,孝满也曹山颠酒。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四一)

默而非缄,辨而罔谈。

须菩提慧空了了,憍尸迦华雨毵毵。

更与刹尘分手眼,何妨机用见锤钳。

个人自得,古佛同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