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请冯庵作诗(其二)

小盎明灯掩映姿,浅娱斋里日长时。

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

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石榴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石榴独特的情感与见解。首句“小盎明灯掩映姿”,描绘了石榴在微光下若隐若现的美丽姿态,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浅娱斋里日长时”则将场景置于一个宁静的斋室之中,时间仿佛静止,强调了诗人在此刻的悠闲与沉思。

“天生正色庄难笑,人道无情蹙自知”两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石榴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其内在情感的深刻理解。石榴虽外表看似庄重,但其内在情感却难以言表,正如诗人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

“毒口只凭呼俗女,禅心原不恼毗离”进一步揭示了石榴的另一面,即其表面的“毒”可能只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而其内心深处却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与智慧,如同禅者的心境,不为外物所动。

最后,“诗家遇物须偿债,谁遣折花便折枝”则点明了诗人面对自然万物时的态度,即应以尊重和感恩之心去对待,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有所节制,不应随意践踏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榴的细腻描绘和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外舅石榴诗因述

树当夏日功尤赫,跟渥淮流产自雄。

火色贵人愁不再,馀姿女乐叹无同。

伤心鞈影云颓黑,照眼旗痕水飐红。

感悟造耑惭未逮,尚能寻绎发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述祖德诗

父母不逮事,百事不足为。

不讳王父母,此语深可悲。

恭维吾祖德,敢云吾知之。

外舅沈涛园,激扬多厚期。

本于先公意,诏我家乘遗。

谓言乘积累,宜作为歌诗。

小子实兢兢,靡日而不思。

命名不得咳,抱孙未亲怀。

永念临殁叹,况积孤生哀。

慎重良有以,闻见求无歧。

托始三四岁,所记可依稀。

闻人说公公,作官在安徽。

信归向儿道,公公念著儿。

分付教尔雅,明年为延师。

堂上张小照,于此识须眉。

憨跳畏嗔喝,每过首必低。

寿辰五月八,学把阿婆卮。

酒阑凶问至,惊哀终日啼。

是年唯巳卯,此后多伤凄。

吾父麻衣归,迁居旗下街。

庭中龙眼树,书案设当阶。

手写不记纸,泪下时如糜。

窃窥颜色恶,侧坐不敢咍。

心目忆可见,祸酷痛交摧。

易箦执手泣,太息儿尚孩。

年至十二三,书簏恣翻披。

吾父曩所述,手泽如新题。

先府君年谱,男某谨次排。

粤寇凡三至,城内冢垒垒。

生齿既未复,文教非苟施。

邑中邓析子,好持官是非。

好召与之语,餔以酒肉糜。

襦裤尔所利,鞭箠官有威。

感愧或遁去,自此狱无欺。

又云戊寅案,文书存可稽。

别本逾寸厚,细抄累万微。

叙述似未竟,欲传恨不才。

童騃究未省,今知意在斯。

犬牙相错地,自古言多违。

争桑处女丧,沤麻吾水兹。

寺门夜载稿,界上晨亡尸。

岂尝饱毒手,直是支诬词。

阅实赦无罪,诪张谓有私。

风流秋浦咏,响绝不可追。

视钱即甚悦,含怒故多訾。

人情易反复,如萍随风吹。

独持南山笔,岳岳难得移。

媚人犹及止,杀人奈何哉。

安庆孙太守,控告义所希。

手录存十纸,兼有当时诗。

天知民不愧,睡起心自夷。

□如引舟去,寄语泪勿垂。

白骨可覆视,黄泉岂遂埋。

忝名为父母,那忍事委蛇。

民冤苟不雪,罪大亦何辞。

列书达制府,制府惊且疑。

为民能如此,岂非良有司。

事实良未明,万一亦可危。

私谊况桑梓,人言有阶梯。

移文召伍伯,破棺求瘢痍。

万目见日月,一朝抉云霾。

父老喜害去,道路迎君回。

还愁升擢去,岂悟运化推。

廉吏竟如此,天道谅可知。

先世有薄田,亦足供岁时。

为官而禄薄,不以家人随。

五年古彭泽,清对菊花杯。

中间更事故,斗米岂胜炊。

负郭既不保,没身反得痱。

嗟此实明德,感念空增欷。

匆匆二十年,一得而九遗。

诚当书此事,留布诸方来。

民情苟不诬,知有望江碑。

天阍苟不远,恩泽感妄几。

吾父一片心,不与七尺隳。

七月急归去,寻检旧书斋。

情知渐徙失,谅未付尘灰。

老师吴峰五,表叔魏幼施。

当时皆目见,故实良可咨。

县社有鸡豚,官府有档批。

成诗馀涕泪,令名思用贻。

形式: 古风

申报送至冯庵相次成诗

邸钞不仕元堪断,申报无文那足看。

要见诗翁作诗手,风吹春水遣相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翰]韵

六月初一日

月朔重申晨夜命,贪眠自定奈吾顽。

卧看露瓦笼金润,起待风帘扬练殷。

花鸟鲜妍人气静,屋庐深远市声闲。

诗人得意多斜日,不为朝阳一破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