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蒲村渡口唤舟人,此去何劳更问津。
一分渡分三十六,游人到此倍伤神。
这首诗描绘了在渡过蒲村河及其三十六个渡口时的场景与情感。诗人以“蒲村渡口唤舟人”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渡口繁忙的景象,唤起舟人的动作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旅程。接着,“此去何劳更问津”一句,既是对舟行方向的肯定,也暗含了对旅途未知的淡然态度,表现出一种自信与洒脱。
“一分渡分三十六”,数字的使用不仅强调了渡口之多,也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与复杂。这三十六个渡口,如同人生的种种经历,每一个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与感受。最后,“游人到此倍伤神”则直接点出了旅程中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忧虑,都可能在这三十六次渡河的过程中被深深触动,引发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行中既充满期待又伴随着复杂情绪的状态,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产生共鸣,感受到旅途中的酸甜苦辣。
不详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握手江湄感慨吟,月明千里故人心。
故乡今向他乡别,顿觉离情异样深。
远抱行囊未解琴,天涯何处遇知音。
东风不与梅花约,妙合乾坤一点心。
小色空含雨后青,此生何地会阳明。
晓烟万树笼啼鸟,犹带当年旧颂声。
花含久蕊逐时开,笑侣登高一放怀。
晚景未应嫌路远,举头咫尺是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