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十月复暄》,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冬交替之际,自然界与人间生活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感慨。
首句“谁会世间事,即今冬后秋”,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似乎在询问世间万物的更迭是否有人能完全理解。接着,“残年仍御袷,先日已重裘”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在秋冬之交的着装变化,反映出季节的转换。这里“袷”指的是春秋两季穿的夹衣,“重裘”则是指冬天穿的厚皮衣。这两句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从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景象。
“地势炎州令,天时北客愁”则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环境与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在炎热的地区,人们或许还在享受夏日的余温,而在北方,寒冷的天气已经让旅人感到愁苦。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暗示了不同地域的人们面对季节变换的不同感受。
最后,“此生橐籥内,反复任吹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界力量的感慨。橐籥,古代用来吹火的器具,这里比喻生命的历程如同被自然界的力量所操控,无论春夏秋冬,都只能被动接受。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冬交替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哲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