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李少和像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古代高人的敬仰之情。首句“少和辛苦学飞仙”,以“少和”指代李少和,点明其刻苦修炼,追求成仙的过程,展现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次句“遗像今犹在洞天”,通过“遗像”和“洞天”这两个意象,既描绘了李少和仙风道骨的形象,又暗示了他的精神永存于世,仿佛他的灵魂依然栖息在幽静的山洞之中。
后两句“都似先生能辟谷,何须太守为行田”,运用对比手法,将李少和与世俗官僚进行对比。“辟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意味着不食五谷,以此来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而“太守为行田”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忙于政务、劳心劳力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赞扬了李少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对那些沉溺于世俗事务、忽视内心修养的官僚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少和形象的刻画,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现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