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送王秀才游剡川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

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越过山岭的花朵已经凋谢,新的剡藤藤蔓生长起来。
才华出众的人总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不感到厌倦。

注释

越山:翻过高山。
花去:花朵凋谢。
剡藤新:新的剡藤(指藤蔓)。
才子:才华横溢的人。
风光:美好的景色。
不厌春:对春天不感到厌倦。
第一:首要的是。
莫寻:不要寻找。
溪上路:溪边的小路。
可怜:可爱。
仙女:美丽的女子(这里可能比喻春天或美景)。
爱迷人:让人着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景象和人际交往的情境。"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节和英俊才子的赞赏之情。这里的“越山”指的是位于浙江的剡川附近的山区,“花去”则是春天花朵凋零之后的景象,"剡藤新"意味着春意犹存,藤蔓正当其时。而"才子"一词用来形容王秀才,这不仅表明他英俊潇洒,也暗示了他的文采和才能。"风光不厌春"则是说王秀才的风采在春天这样的美好季节里显得更加迷人。

接着,"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这两句诗,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传说中仙女的同情。这里的“第一”意味着最好的选择,“莫寻溪上路”则是在劝告不要去寻找那条溪边的小路,因为那里有可爱却容易迷惑人的仙女。这不仅是对仙境和仙女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深情的美学品味,是一篇寄托了作者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11)

施肩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入道后称栖真子。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字:希圣
  • 号:东斋
  • 籍贯: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
  • 生卒年:780-861

相关古诗词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望夫词二首(其一)

看看北雁又南飞,薄倖征夫久不归。

蟢子到头无信处,凡经几度上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望夫词二首(其二)

何事经年断书信,愁闻远客说风波。

西家还有望夫伴,一种泪痕儿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望晓词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

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