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略》详《素问》,《七录》升《本草》,吴公华公所搜讨。
唐兴百事皆修明,李姚史学贾孔经,医方亦校于志宁。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医学典籍的编纂与整理过程,展现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重视与传承。通过《七略》和《七录》的详细分类,《素问》和《本草》等重要医学著作得以系统化整理。吴公与华公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努力使得医学知识更加条理清晰。
接着,诗中提到唐朝时期,百业俱兴,学术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姚、史学、贾孔等人深入研究经典文献,而医学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理与校订,志宁的工作尤为突出。这不仅体现了唐代医学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医学知识的重视与需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古代医学知识体系构建与传承的宏大图景,展现了古代学者们对于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与贡献。
不详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魏征劝我远佞人,佞人谁,士及裴矩同封伦。
君不见,佞人毕竟不可离,两朝富贵封德彝。
一友古许由,一作今接舆。
一师张留侯,一奉陶隐居。
丈人舟,居士屩,何似酒家南董好,大业贞观皆醉倒。
还笏起,血渍袍,帘中乃云扑此獠。
君不见,此獠扑杀罪亦当,仁师刘洎命合偿。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君家难弟兄亦真,絜身不预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