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旅思二首(其二)

星出方问宿,睡眼始朦胧。

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

时物既老大,众山何枯空。

青冥见古柏,寥朗闻疏鸿。

独步天地间,无因为君忠。

白毛寻人忧,生此头发中。

跃马非壮岁,报恩无高功。

斯言化为火,日夜焚深衷。

形式: 古风

翻译

星辰初现时询问夜晚的归宿,我睡眼惺忪刚醒来。
天色微明,大地的色彩渐显,车辆在路上排成行列。
时光流逝,万物已老去,群山显得荒凉空旷。
仰望青天,古柏苍劲可见,稀疏的大雁声声入耳。
独自漫步在这天地之间,却无从表达对你的忠诚。
白发丛生,忧虑如影随形,生长在我的发丝之中。
年轻时的驰骋已不再,回报恩情却无显著功绩。
这些话语如同烈火,日夜燃烧在我内心深处。

注释

宿:夜晚的归宿。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幢幢:形容车辆众多或排列整齐。
老大:指事物衰老。
枯空:荒凉空旷。
青冥:天空。
寥朗:寂静而开阔。
独步:独自行走。
无因:没有机会或方式。
白毛:比喻忧愁。
跃马:策马奔驰。
高功:显著的功劳。
斯言:这些话语。
深衷:内心深处。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途中旅思、怀念故土和亲朋好友的诗篇。开头两句“星出方问宿,睡眼始朦胧”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刚从睡梦中醒来,眼睛还有些许迷蒙,彷彿间询问夜空中的星辰以确定休息的时间。接下来的“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则写出了晨曦初照,天地交辉之际,道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诗人随后感慨时光易逝,事物皆老大,无论是山川还是万物,都显得枯燥空旷。接着,“青冥见古柏,寥朗闻疏鸿”描述了蓝天之下,古老的柏树巍然屹立,而那空旷的鸿鹄之声,更增添了一份凄清。

“独步天地间,无因为君忠”表达了诗人在广阔天地之间独立行走,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忠诚与坚持。紧接着,“白毛寻人忧,生此头发中”则透露出诗人的深切忧虑,虽已年迈,但对于朋友、亲情和往事的思念依然如故。

“跃马非壮岁,报恩无高功”强调了即便是壮年时期也不再有跳跃奔跑之举,以及在报答恩情上也没有什么显赫的成就可言。最后,“斯言化为火,日夜焚深衷”则将诗人的这些思念与感慨比喻为熊熊烈火,在日以继夜地燃烧于内心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哲理。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宿水亭

雕楹綵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形式: 古风

宿吴兴道中苕村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

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

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

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

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

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宿青牛谷梁炼师仙居

随云步入青牛谷,青牛道士留我宿。

可怜夜久月中行,惟有坛边一枝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宿悟空寺赠僧

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

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

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

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迷路喜为远,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

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