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山秋色

忆昔弱冠心冥顽,趋庭侍训溪南山。

綵衣朝日动春色,蕙帐秋风生夜寒。

三年奔走衡湘间,候问寝食通平安。

归田在念竟莫遂,陟岵引领空长叹。

结庐新阡陟松柏,捧土涕泪垂汍澜。

仙人怪我久不返,画图寄示青㠝岏。

云霞映隐石崖紫,霜露点染枫林丹。

旧时猿鹤良有待,向夕渔樵相与还。

催呼童仆与老母,杖藜入谷寻柴关。

躬耕力学企先志,绝顶爽气穷跻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年轻时在南山接受父亲教诲的情景,以及后来的生活变迁和归隐愿望。首联“忆昔弱冠心冥顽,趋庭侍训溪南山”展现了诗人青少年时期懵懂顽皮,但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成长的画面。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綵衣朝日动春色,蕙帐秋风生夜寒”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家庭温馨,以及诗人离家在外的奔波与对家人的牵挂。

“三年奔走衡湘间,候问寝食通平安”表达了诗人在外游历的艰辛,以及对家人生活的关心。然而,“归田在念竟莫遂”流露出未能如愿归隐的遗憾,只能“陟岵引领空长叹”。诗人筑屋于新阡,怀念故土,感叹“仙人怪我久不返”,暗示了他对尘世的留恋和对仙境的向往。

“云霞映隐石崖紫,霜露点染枫林丹”描绘了一幅秋色斑斓的山野画卷,寓言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最后,诗人决定回归田园,与猿鹤为伴,持杖寻柴,展现出一种躬耕力学、追求先志的坚韧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人生历程,情感丰富,既有对亲情的眷恋,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题云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

渊明柳,太白松,九江千载生清风。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

琵琶亭,香炉峰。

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

青山白云负轻策,落霞秋水浮孤蓬。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

形式: 古风

赠武夷魏士达

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

神奇直疑混沌凿,秦汉而下灵仙都。

中天积翠开宫殿,石壁红光夜如电。

鸾凤常骖神姥游,猿猱共醉曾孙燕。

洞中别有升真天,琼林遗蜕如枯蝉。

露盘仙掌千年药,春水桃花九曲泉。

万松冈头羽衣客,更入三山采真诀。

神游不计海天遥,梦觉长怀山月白。

归来高隐万年宫,天香时降双青童。

道参元始鸿濛外,身寄虚空象纬中。

嗟予久慕烟霞侣,天遣空山作诗苦。

清歌曾绕幔亭云,冻笔空题草堂雨。

金丹拟就玉蟾分,木叶西风铁笛闻。

野老只知尧舜世,樵夫或遇武夷君。

黄尘白发悲年暮,回首蓬莱更何处。

病容岂是学仙才,儒术元非济时具。

余侯留滞海南居,鸿应来时一寄书。

期君天柱之南、隐屏之北,共斸黄精煮山雪。

形式: 古风

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春风吹船泛中流,千岩万壑开沧洲。

空林湿翠散晴旭,绝顶爽气生清秋。

皇华咨访成幽趣,水木苍苍远参互。

鸥起如惊使节来,猿啼似怨山人去。

隐屏峰下平林路,渔父坛边文杏树。

草生书带不多春,空与山麋野鹿邻。

杖藜或可共避世,拂衣谁许是知津。

羽人稀少云边住,回首人间障尘雾。

半夜松声远浦潮,终朝岚气前峰雨。

金鸡啼月响仙机,四海秋风岂不知。

乘槎径欲问织女,杼轴常空终自疑。

灵芝仙草迷荒麓,尽日盈襜采新绿。

兴尽重寻洞口回,诗成尚忆山中宿。

清溪从此别渔樵,六翮仍看上九霄。

归朝应傍薇花立,在野难歌桂树招。

故人张籍同官舍,倘问山林衰病者。

食力非邀谷口名,灰心已入庐山社。

形式: 古风

题清江碧嶂集追怀清碧杜先生

山中之人号云壑,落日题诗寄溪阁。

示我清江碧嶂诗,开卷清风满寥廓。

忆昨先生林下居,黄花翠竹临阶除。

平生不受天子禄,老向名山空著书。

十年死别如朝暮,一望孤坟泪如雨。

往事悠悠叹逝川,遗编零落俱尘土。

江湖耆旧晚更稀,此卷乃出幽人为。

细书深刻不易得,短咏长歌劳我思。

虞杨范揭名当代,犹敬先生师法在。

祇今馀子徒纷纷,敢以涓流敌沧海。

清庙之瑟朱丝弦,九皋鹤唳声清圆。

波涛万顷注三峡,魑魅九鼎传千年。

吁嗟古人多泯没,一字流传风渐歇。

高情古调人莫知,夜久长松转霜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