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十四)

衮衣坐缧绁,世事亦堪哀。

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

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

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身穿龙袍坐在囚笼中,世间之事真是令人悲叹。
枕头之外亲手煮小米粥,炉火旁边细致描绘灰烬的图案。
没有人为我流泪到滴血,哪里会有地方让我的骨头长满青苔。
在风雪交加的江南路上,我在梦中行走寻找梅花。

注释

衮衣:龙袍。
缧绁:囚笼。
炊黍:煮小米粥。
画灰:描绘灰烬。
泪垂血:泪水如血滴落。
骨生苔:骨头长满青苔,形容久无人迹。
江南路:江南的道路。
梦中行:在梦中行走。
探梅:寻找梅花,象征高洁。

鉴赏

诗人通过对衮衣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被囚禁、身心受苦的状态。"坐缧绁"表明主人公正处于一种束缚之中,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的压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沉重的画面。"世事亦堪哀"则是对世间万象的感慨,认为世事无常,皆可令人感到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描绘了一种平淡且专注的心境。即便是在困顿之中,也能保持一份宁静与从容,不为外界干扰。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珍视,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坚守。

"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则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悲凉。泪水如血,骨骼生苔,这种形象极具象征性,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忧虑。

最后两句"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则是诗人在困境之中依然不忘国土,不忘故乡的一份情怀。即便是在风雪交加、道路艰难的情况下,也仍旧心系那遥远的江南,以及那里的梅花。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困厄之中坚守信念、不忘国土的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深沉的忧虑。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六)

风雪重门老楚囚,梦回长夜意悠悠。

熊鱼自古无双得,鹄雀如何可共谋。

万里山河真堕甑,一家妻子枉填沟。

儿时爱读忠臣传,不谓身当百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一)

直弦不似曲如钩,自古圣贤多被囚。

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

可怜杜宇空流血,惟愿严颜便斫头。

结束长编犹在此,灶间婢子见人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七)

听著啼鹃泪满襟,国亡家破见忠臣。

关河历落三生梦,风雪飘零万死身。

丞相岂能堪狱吏,故侯安得作园人。

神农虞夏吾谁适,回首西山继绝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己卯十月五日予入燕狱今三十有六旬感兴一首

石晋旧燕赵,钟仪新楚囚。

山河千古痛,风雨一年周。

过雁催人老,寒花送客愁。

捲帘云满座,抱膝意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