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英公大师相访

僧中何事最闻名,笔札高奇是梦英。

十八家书垂墨妙,一千年圣遇文明。

未将六籍重刊石,已驾三车到化城。

此日劳师相枉访,豁然襟抱慰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昌言的作品《喜英公大师相访》,主要赞扬了僧人梦英大师在书法和学问上的卓越成就。首句“僧中何事最闻名”以设问开篇,引出对梦英大师的赞誉;“笔札高奇是梦英”直接点明大师的特长在于书法,其作品风格独特,技艺超群。接着,“十八家书垂墨妙”进一步强调他的书法艺术影响广泛,流传深远。

“一千年圣遇文明”则将梦英大师的学问比作千年难遇的圣贤之才,他的智慧和文明教化如同光照千秋。诗人提到“未将六籍重刊石”,意指大师并未满足于仅刻写经典,而是有更深远的文化传播理想。最后,“已驾三车到化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示大师的智慧如同驾车驶向化城(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精深理解和传播。

诗的结尾“此日劳师相枉访,豁然襟抱慰平生”表达了诗人对大师来访的欣喜之情,认为这次拜访使自己的胸襟开阔,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整首诗赞美了梦英大师的才华与贡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知识文化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

赵昌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府真君

卓茂当年政术优,治声终不似贤侯。

显幽一致施仁化,庙食中山卒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钓鳌亭

天地分来万古多,鳌鱼背稳驾山河。

亭前见说高人钓,池上那闻渔父歌。

四面青峰环秀色,一湾绿水漾清波。

谁能掣断黄金索,终日持竿怎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渔父词(其七)

骇浪吞舟脱巨鳞,结绳为网也难任。

纶乍放,饵初沉,浅钓纤鳞味更深。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八)

鱼信还催花信开,花风得得为谁来。

舒柳眼,落梅腮,浪煖桃花夜转雷。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