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月桂树和太阳运行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高贵和光明的向往。"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溪"中的“扶桑”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日出之木,其实是指月桂树,这里通过神话加深了物象的庄严美感。"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形容月桂树高大茂密,覆盖广阔的天际,显示了树的威仪和壮丽。
"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则是直接描写太阳的运行,从东方升起至西方落下。这种自然现象的描绘,在诗中往往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生与死的轮回,同时也隐含了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哲思。
"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表达了诗人想要控制太阳,使其重新回到东方奔跑的愿望,这里的“纡阳辔”是古代神话中用来驾驭日月运行的马勒。这不仅是一种超越自然规律的幻想,也反映出诗人对光明、热情和生命力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的宏大志向与理想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中壮丽景象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