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曲

缉麻合线长百丈,要系风筝待晴放。

有风须及清明前,作得鲇鱼爱新样。

全身糊纸竹缚匡,两旗横张垂尾长。

手中缓放莫教卷,风力渐舒风渐远。

犹嫌平陇去不高,走上山头如掣鳌。

盘空一点正摇曳,欲坠更举何滔滔。

时人勿用旁惊睨,质薄材轻等儿戏。

乘时容易上云霄,失势终然在平地。

明日落花花雨寒,过却清明风力阑。

萧条断线挂虚壁,沟中破纸无人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风筝曲》描绘了制作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首句“缉麻合线长百丈”,展现了制作风筝所需的精细和耐心,线长象征着风筝与地面的距离和期待。接下来,“有风须及清明前”强调时机的重要性,暗示人生需趁早把握机遇。

“全身糊纸竹缚匡,两旗横张垂尾长”细致描绘了风筝的构造,形象生动,寓意着人生的准备和展示。“手中缓放莫教卷”教导人们在行动中要稳健,不可急躁。“风力渐舒风渐远”则象征着随着环境的变化,风筝能飞得更高,寓意人应随境而变。

“犹嫌平陇去不高,走上山头如掣鳌”进一步表达了风筝追求更高的理想,如同人追求卓越。“盘空一点正摇曳,欲坠更举何滔滔”描绘了风筝在空中飘摇的动态,寓意人生起伏不定,需要不断努力。

最后两句“时人勿用旁惊睨,质薄材轻等儿戏”批评了旁观者的轻视态度,暗示成功并非易事,需要真才实学。“乘时容易上云霄,失势终然在平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机会,一旦失去支持,便可能跌回平凡。“明日落花花雨寒,过却清明风力阑”预示着风筝的好时光将逝去,暗示人生无常。

整首诗通过风筝的起落,寓言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既有对技巧和时机的重视,也包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布谷啼

布谷啼,三月暮,麦老秧深时。

田头不见人耕布,家家丁壮起从军,更有中男筑城去。

布谷鸟,听我语,城中无田有官府。

莫向城市啼,官中人怒汝。

形式: 古风

题赵子深秋山风雨图

赵君大醉始作画,昔在清江常见之。

此图烂漫倒墨汁,木石满眼何瑰奇。

高堂苍茫风雨集,虎穴龙湫恍深入。

目断东南生远愁,雁鸿塌翼行云湿。

形式: 古风

掘冢歌

富田筑城令期急,创起高围防外敌。

南山有石采凿难,尽掘坟茔取砖甓。

千夫万卒腾山丘,大斧长镵隳墓头。

子孙饮泣草间望,白骨纵横谁敢收。

高标木牌书姓字,只禁文家旧坟地。

将军为生不顾死,十日四门要城起。

石累累,城矗矗,昔锢黄泉深,今见白日速。

城中人欢,城外鬼哭。

哭声寄语城中人,尔移我居当作邻。

形式: 古风

虎食鸭谣

虎婪馋,口嗒呷,夜入深山中,食人鸡与鸭。

念此鸡鸭非野生,人家经年养育成。

重檐月黑遽搪突,抉笼咥之良可惊。

十鸡宁满颐,百鸭不填口。

羸瘠无脂羽毛厚,长项细肋奚足取。

南山多犁牛,北山足麋鹿。

大者千斤小如毂,血如流泉肉盈谷,尔能攫之胡不足。

奈何长兽为山君,而乃下夺狐狸之食以充腹。

鸭能自呼鸡晓啼,上天诉汝魂不迷。

帝敕六丁拔尔牙,解尔皮,捣尔窟穴焚尔栖。

绝尔丑类为尘泥,深山莫生藿与藜。

依然万民中,咿咿喔喔鸭与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