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倦枕回尤数,东方不肯明。
只将无睡耳,终夜著蛩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之夜难以入眠的情景,诗人通过倦懒的枕上数着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光阴不肯离去的无奈。"东方不肯明"暗示了夜晚的漫长和天亮迟迟不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只将无睡耳"一句,透露出诗人的清醒与警觉,即使在深夜,他也无法沉浸于梦乡中。紧接着的"终夜著蛩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醒感,蛩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成为诗人难以入眠的原因,同时也是他孤独与寂寞心境的一种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的细腻描绘和对睡意缺失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夕中的孤独、清醒与无奈。这种情感的传递极富层次,也体现出宋代诗词中常见的情致与意境。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晚襟清旷属层楼,摇落乾坤共作秋。
正为中山存阙意,得无平子侧知愁。
扑粉曾过宋玉墙,一身生计托流芳。
不须长结东风怨,秋菊春兰各有香。
去时荷出小如钱,归见荷枯意惘然。
秋后渐稀霜后少,白头黄叶两相怜。
绀实纷累累,柔柯缓若若。
叶以代新陈,花仍开续落。
味虽不常御,香能破酲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