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名为《送潘宪副方塘用汉韵》。诗中描绘了三川地区山峦相连、地势险要的自然景观,以及人工开凿离堆、开辟陆海的壮举,展现了该地区的富饶与繁荣。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提到了宦官乱政、政治压迫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哀叹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三川阻且长,峦势相附属”描绘了三川地区连绵起伏的山脉,形象生动。接着,“离堆凿神秀,陆海开平绿”赞美了人们开凿离堆、开辟陆海的壮举,使得原本贫瘠之地变得富饶。然后,诗人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庶富甲西南,时化亦云速。逆阉事纷更,弦柱伤太促”指出社会变革虽快,但政治动荡不断,如同琴弦被急促拨动,充满了不安与痛苦。
“括削尽肌髓,细政等湿束”形容了政治高压下的残酷,人们的生活被无情剥夺,犹如被束缚在湿漉漉的绳索之中。“缪起靖黄巾,冈火能石玉”则提到历史上平定叛乱的艰难过程,即使在战争中,也有人力图保护文化与文明。
最后,“祗今枯骨寒,隐抱弥衷曲”表达了对过去的哀悼,即使岁月流逝,那些曾经的苦难与牺牲仍然铭记于心。“君行职持宪,雅尚无狭促”是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勉励,希望他坚守正义,不为外界压力所束缚。“吾儒作用间,元公有前躅”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希望在治国理政中有所作为。“试省旧战场,荒墟几茅屋”则是对历史的回顾,提醒人们不忘历史教训,珍惜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