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夕怀》,是明代诗人林大钦所作。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隐没于原野之上,芳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离离,一片生机盎然之景。诗人感叹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如同浮云,不禁生发出对千古岁月的深深感慨。
“白日原上没,芳草夕离离。” 开篇即以夕阳西下,原野上的白日消失,芳草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更加茂盛,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惜此浮云滋,空馀千古思。”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长河中无数往事的深深怀念。这里的“浮云滋”既指眼前的云雾,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冥心托松石,幻迹谢人为。”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将心灵寄托于松树和岩石之间,希望在这自然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远离世俗的纷扰。同时,“幻迹谢人为”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未因飞锡去,长与鹿门期。” 最后两句,诗人以“飞锡”(佛教徒行脚时携带的锡杖)为喻,表示自己虽未真正遁入空门,但内心已与山林、自然紧密相连,与鹿门(鹿门山,常被用来象征隐居之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仅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描述,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夕怀》诗通过对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自然、内心世界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哲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