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怀王敬哉》,是清代诗人宋琬所作。诗中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王敬哉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联“萧条岁月孰华予,行步徘徊靡所如”,描绘了诗人面对萧瑟时光,内心无所适从的迷茫状态。诗人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渺小,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颔联“刀俎堪惊身是鹿,云宵还念食无鱼”,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被刀俎切割的鹿,处境危险;同时,又渴望高飞云霄,却担忧没有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自由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颈联“但留东海栽桑地,敢作南山种豆书”,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妥协。他希望能在东海边种植桑树,象征着追求生活的安定与富足;同时,也不敢轻易尝试在南山种豆,暗示着对改变现状的谨慎与犹豫。这一联反映了诗人既渴望改变现状,又害怕失败的心理状态。
尾联“闻道宣房薪未塞,欲从太史问《河渠》”,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治水智慧的追寻。宣房薪未塞的故事,寓意着治理国家与社会的艰难,而向太史询问《河渠》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复杂思考,以及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