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六首(其六)

安石在山中,无心济天下。

时值天地愁,棋樽洗氛野。

一啸辞成功,高步复萝峰。

捲舒无心云,岂与沮溺同。

吾来寻英契,青山莽冥翳。

运阔达贤稀,丹心期昔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安石的形象,他身处山中,无意于世事纷扰,心怀超脱之志。诗中以“天地愁”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氛围,暗示了安石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棋樽洗氛野”,形象地表达了安石以棋会友,洗涤尘世污浊的心境。接着,“一啸辞成功,高步复萝峰”展现了安石潇洒脱俗,不为功名所累,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捲舒无心云,岂与沮溺同”进一步刻画了安石的超然物外,与世俗之人不同,他的心灵如同云卷云舒,自由自在。最后,“吾来寻英契,青山莽冥翳。运阔达贤稀,丹心期昔袂”表达了诗人对安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社会贤才稀少、人心浮躁的感慨,希望像安石那样坚守初心,保持赤诚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安石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56)

林大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十七首(其一)

少年弗获意,所困在群书。

钻仰疲今古,穷思涉幻虚。

中灵忽予会,掩卷三叹吁。

昭昭天所基,万化孰不俱。

矜识道愈昏,顺性理无馀。

赖此方寸心,永我万里途。

百家多怪迂,至德谅自须。

形式: 古风

感兴十七首(其二)

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

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

克己诵四勿,文明睿哲垂。

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

嗟予向成立,言为尚自疑。

忏悔伤频复,一德何由追。

思索苦多昏,风尘不可缁。

开颜仰遗帙,茫然失所宜。

息机绝驰役,慎独乃吾师。

形式: 古风

感兴十七首(其三)

达德无贤愚,斯人共载之。

众欲纷然垢,中灵忽以亏。

君子重慎独,恒德终不移。

一心贯金石,动静齐所宜。

考索非吾训,率性非吾欺。

伊游慎所事,永超无欲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兴十七首(其四)

一元浑无象,众识妙中虚。

斯理苟能明,何必读多书。

生生自净寂,化化杳不居。

澄然绝物役,窅与天地俱。

恒彝道之根,杂学信迂芜。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