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五日登岱至对松山

泰山之龙跨东海,造化钟灵溯真宰。

我来眺海复登山,天下奇观此焉在。

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

岱神默祷辄有应,今朝不遣纤尘遮。

初寻红门便腰脚,停舆小憩壶天阁。

大夫松岂是秦封,到此方成好丘壑。

冷泉犹泻白琼瑶,仄径刚横红略彴。

千盘峭壁对松山,阴吼涛声上巢鹤。

南天门近咫尺耳,西日回看瞬将落,未须供张烦主人,跻顶且教留后约。

兹山卅里高莫高,兹游短晷谁能豪。

作诗寄语入山者,未成一篑功徒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季芝昌的《十一月五日登岱至对松山》描绘了作者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感悟。首句“泰山之龙跨东海”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如同巨龙横卧于东海之滨。接下来,“造化钟灵溯真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赋予泰山无尽的灵秀。

诗人通过“我来眺海复登山”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认为泰山是天下奇观的代表。他感叹时间紧迫,“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但岱神似乎回应了他的祈祷,使他得以避开尘埃,顺利登山。

沿途景色优美,如“初寻红门便腰脚”、“大夫松岂是秦封”等,描绘了红门的古朴和大夫松的苍劲。冷泉潺潺,红桥横过,峭壁松山相映成趣,涛声阵阵,增添了山间的生动气息。

诗人登至南天门,感叹时间短暂,“兹游短晷谁能豪”,提醒自己和后来者要珍惜时光。最后以劝诫作结,告诫登山者切勿半途而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泰山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崇敬与对人生追求的深思。

收录诗词(9)

季芝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宗伯奎玉庭师以承晖园纪恩诗见示敬赋二律奉呈(其一)

春晖仍许近宸晖,如此园亭遇亦稀。

汉代韦平有堂构,唐家坏颋共枢机。

雕梁旧燕来重贺,乔木新莺喜惯飞。

省识君恩深似海,先教合浦返珠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宗伯奎玉庭师以承晖园纪恩诗见示敬赋二律奉呈(其二)

早朝才罢即循陔,鱼鸟犹欣杖履来。

依旧横床满簪笏,从知留地起楼台。

飞泉叠石酬心赏,垂柳高梧问手栽。

得傍师门经两世,几能日涉许追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对酒(其一)

诸葛耕南阳,有四十五顷。

生不尺寸增,死不恩泽请。

谨慎蒙主知,感激效驰骋。

衣食无赢财,臣范宜共省。

廿年耗官仓,节缩获禾秉。

丰岁甘薄收,粗粝已多幸。

仰惭古人贤,躬未锄荒梗。

勤力谢农夫,子孙世同井。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对酒(其二)

寒鱼潜冻水,自乐渊潭深。

临水投饼饵,惊鳞乳浮沈。

得食良足喜,吞钩问何心。

不如依密藻,免使冰棱侵。

龙门起春浪,一跃轻千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