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自城还,投宿东村即事,示子和

欲访幽人宿,严天掩暮城。

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

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晚上从城市返回乡村,投宿东村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欲访幽人宿”,表达了诗人寻求静谧之地的愿望,为整首诗定下了悠远的基调。接着,“严天掩暮城”一句,通过“严天”和“暮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冬夜的肃穆氛围,暗示着旅程的结束和归宿的临近。

“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凝重的云层与孤独的明月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寂静的感慨。云层的凝重与月光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氛围,通过“野镫影”和“寒犬声”这两个细节,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以及与城市生活的不同。野镫影仿佛是远处村落的微光,给人以温暖而遥远的感觉;而寒犬声则在寒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几分乡间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室内场景。炉火的温暖与夜晚的清静形成了和谐的对比,象征着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净化。这一场景不仅是对诗人归宿的描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夜归途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雪寄子和

寂寞遂终夕,晶莹忽通曙。

垂幔若遗情,开轩始惊晤。

骚屑方委栋,氛氲正飘树。

被物乍同收,因形乃分赋。

积重或偏敧,乘弱亦轻附。

烛幽时浚达,弥缺必丰注。

野人悄将归,栖鸟寒犹露。

晓色已侵昼,澄辉更延暮。

憬幽知悦性,念群转荣虑。

欲出访郊扉,扁舟尚迷渡。

形式: 古风

雪夜,忆子乔、新亭、颖叔九仙山中

知宿何峰顶,应怜此夜寒。

未眠僧舍静,共坐佛镫残。

隔牖松风急,上方钟磬阑。

幽情已堪忆,况是晓来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东斋雪晓,寄近邻

昨暮东斋雪,清吟彻夜寒。

频闻洒窗急,独起捲帘看。

已合晓枝重,远连平野宽。

萧条村径漫,知访荜门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任二十六鹄其兄大文以事遣温州,近以《秋日感怀》诗见寄,酬此篇

闲贫阅时物,偏易感离愁。

日苦雨连夕,朝来天已秋。

荒鸡鸣屋后,野水涨原头。

况复故人远,短吟谁与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