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冯㻾的《甲戌守岁(其三)》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人生阶段的感慨。首句“四时相代新”表达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暗示岁月不待人。接着,“一身守其故”反映了诗人坚守自我,不愿随时间轻易改变的心态。
“时乎不再来,高坐岁已暮”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年华老去的感叹。诗人膝下有成长中的孩子们,“膝下数孺子,头角渐云露”,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希望,也暗示着责任的加重。
“赋诗知节物,题符染毫素”体现了诗人以诗文记录生活,寄托情感,同时也有寓教于乐之意。然而,“放假足欢娱,各从性所务”又揭示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功名追求形成对比。
“我欲从之嬉,拘牵羞举措”表达了诗人内心挣扎,想要摆脱世俗束缚,享受简单快乐的愿望。然而,“功名感岁华,奔走寡欢趣”表明他仍然被功名所牵引,难以完全放下。
最后两句“总角曾几时,去我忽如鹜”回忆起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已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家庭、功名和自由的不同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