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苑芳菲雨露新,空山寂寞独离尘。
也知樗散非时用,却倚云林冷笑春。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为高漫士题支离傲世图》描绘了一幅春日画卷,同时也寓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首句“南苑芳菲雨露新”写出了春天南苑的繁花似锦,雨露滋润,生机盎然,展现了春日的美好景象。然而,接下来的“空山寂寞独离尘”则转向了内心的孤独与超脱,暗示了主人公高漫士远离尘世喧嚣,选择在空山中独自品味生活的寂寥。
“也知樗散非时用”借用“樗散”这一典故,形容人才被闲置不用,暗示高漫士可能才华未被社会赏识,但他并不因此沮丧,反而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最后一句“却倚云林冷笑春”,通过“冷笑春”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和春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傲世独立生活的坚守和嘲讽。
整首诗以景寓情,借景抒怀,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揭示了主人公的孤傲心境和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清高品格和独立人格。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带印何如漉酒閒,五株残柳旧乡关。
石头城下秋烟冷,正是东篱采菊还。
逸思由来不受羁,长楸宫外草萋萋。
流沙路远空回首,宁向龙池影里嘶。
朝来候馆唱离歌,客里云山奈别何。
忽见陌头千树柳,青青那似故情多。
狂客登山逸兴新,欲同清赏愧无因。
此身得似同林鸟,飞去飞来不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