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里

三年政罢喜忘机,老去仍知竹里扉。

携去清风随棹返,添来白发满头归。

不妨琴鹤为行李,那计妻孥说是非。

力倦眼昏贪稳卧,误传高尚遂初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政绩结束后,回归田园生活的场景。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乡村的转变过程。

首句“三年政罢喜忘机”,点明了主人公结束了三年的政务生涯,内心充满了轻松与喜悦,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官场枷锁,不再受制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忘机”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他摆脱官场心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接着,“老去仍知竹里扉”一句,通过“老去”这一时间线索,暗示主人公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热爱,愿意在竹林中寻找心灵的归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此处暗含主人公虽年老但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心志。

“携去清风随棹返,添来白发满头归。”这两句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离开官场后的生活情景。他带着清风,如同一位隐士,乘舟而归,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头发也逐渐变白,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积累。

“不妨琴鹤为行李,那计妻孥说是非。”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主人公回归田园后的悠闲生活态度。他以琴鹤为伴,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家庭的琐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琴鹤在这里不仅是陪伴,更是精神寄托,象征着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最后,“力倦眼昏贪稳卧,误传高尚遂初衣。”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晚年时的满足与淡泊。他或许因为年迈体弱,更倾向于安逸的生活方式,偶尔贪图片刻的宁静与休息。然而,这样的生活状态却被外界误解为追求高洁,实际上,这正是他真实生活状态的体现,是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在回归自然生活中的心境变化,体现了作者对简朴、高洁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1)

方求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寻秋

寒雁际秋来,严霜所不避。

梁燕翩翩飞,秋社辞巢去。

繁华羡春荣,萧索生弃置。

岂识高骞心,原不畏憔悴。

去住任春秋,乾坤总如寄。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九日偶作

吾家高尚嵞山老,此日年年一作诗。

憔悴首阳愁夕霭,萧条寒食感春飔。

嵩呼蓟野犹如梦,弓堕煤山孰慭遗。

独爇瓣香更野服,不堪啼血杜鹃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杪杂兴

寂寥原上立,矫首见天青。

鸦集猛如雨,雁来疏似星。

远帆过落木,斜日下荒汀。

惆怅无人处,黄花晚自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秋夜

愁绪纵横强自支,那堪秋夜读书时。

凉灯压几客将倦,细雨湿阶人不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