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别义阳王

紫橐玄戈事几秋,伤心忠孝竟何酬!

投閒肯寄通侯庑,招隐空登学士舟。

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

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拟别义阳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孝之情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首句“紫橐玄戈事几秋”描绘了诗人身披战甲,手持武器,历经多个秋季的战斗岁月。然而,“伤心忠孝竟何酬”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忠诚和孝心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投閒肯寄通侯庑,招隐空登学士舟”表达了诗人被迫退隐,无法施展抱负,只能在闲暇时寄托于通侯(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在学士舟上寻求心灵的慰藉,暗示了仕途的失意。

“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运用象征手法,表示自己虽有壮志,但只能空怀壮志,两手空空,只有两袖清风,暗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

最后两句“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以月夜缑山的仙鹤为喻,表达诗人期待能如仙鹤般超脱尘世,与好友在伊水、洛水间畅游,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张煌言在国破家亡之际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504)

张煌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字:玄著
  • 号:苍水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620—1664年

相关古诗词

四月八日过仙洞访石田和尚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

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

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龙教寺

云林次第望中收,碧涧清泉曲曲流。

山势有情留古寺,海潮无意到孤洲。

素冠却许黄冠伍,芳草浑同衰草愁。

自觉行踪犹廓落,五湖烟雨钓鱼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我师围漳郡,余过觇之,赋以志慨

溟南见说筑金台,长揖诸侯壁上来。

地险分明形似米,天骄窃据势如嵬。

愁登广武论刘项,倦向梁园逐马枚。

却听雄风归楚望,聊当饮至一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闽南行

闽南自古龙蛇孽,犬羊阑入为窟宅。

亢公仗钺起海东,剑跃蜿蜒弓霹雳。

一战筑京观,再战解椎结;

三战合围漳州城,万灶星罗尽树栅。

弹丸小丑尚陆梁,登陴不畏河鱼疾。

回看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阇光为赤。

城头刁斗寂不闻,惟闻死声动筚篥。

我军鼾睡声如雷,战马高嘶待横击;

平明两军仍相持,似借人命膏锋镝。嗟嗟!

狡虏何其愚,何不肉袒辕门行自绝!

忆昔秋深胡马肥,烧荒猎火天成血。

橐驼九陌换铜驼,指顾中原鲜坚壁。

不数年间杀运回,汉人复炽胡人灭。

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

应无敌,多卤获;或献俘,或献馘。

此时龙战血玄黄,功成谁念沟中瘠!

兵家奇正鲜常形,顿军坚城岂善策。

试筹遁甲探阴符,大武何尝穷矢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