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

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

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

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联“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新寒,暗示着初秋的凉意;高阁,点明了居所的高远,也隐含着孤独之感。野笛与荒砧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远方思绪的传递,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颔联“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泽国,泛指水乡,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菰菜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追求。帛书迟,比喻书信的传递缓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等待的焦虑。

颈联“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江面空旷,露珠滴落于芙蓉叶上,月光洒下,微风拂过桂树枝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意境。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既是对秋夜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尾联“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以潘岳自比,表达了岁月不饶人、青春易逝的感慨。潘郎,即潘岳,古代诗人,以其早年白发而闻名。诗人在这里说,不必像潘岳那样自我反省,因为自己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青丝已成银丝。这不仅是对个人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病中遣怀(其一)

经时卧疾断经过,自拨閒愁对酒歌。

意外纷纭知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西川归棹图奉寄见素中丞林公

莆阳中丞千人英,怀忠事君老弥贞。

向来声华四海倾,一言忤志还归耕。

归来忧世殊未已,况也黑头方壮齿。

天子俄县西顾忧,尺一到门投袂起。

卷甲宵驰万里轻,竟剪穷凶报明主。

捷书朝入剑门关,高情暮在壶公山。

豺狼满道不可往,锦城虽乐何如还。

功成身退古所难,角巾东第畴能攀。

蜀江溶溶日千里,归心更比江流驶。

玉垒浮云千万重,不如先生归兴浓。

瞿塘滟滪声撼空,落日惨淡摇长风。

鸟道衡绝悲蚕丛,娥眉宛转开芙蓉。

青天一发付回首,江山与我俱无穷。

呜呼,江山与我俱无穷,先生一棹岷峨东。

形式: 古风

对雪

短榻无聊拥败绨,开门深雪压檐低。

苍松白石寒相照,曲巷斜桥去欲迷。

舞态不禁风脉脉,羁怀都似鸟凄凄。

小山诗思清如许,不见高人出剡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冬夜

烟锁凝尘四壁空,青灯欲烬夜溶溶。

凉声度竹风如雨,碎影摇窗月在松。

病枕萧条闻永漏,草堂摇落已深冬。

不堪酒醒凄然地,抚景怀人意万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