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常父寄经父

候得早潮来,江边风又起。

钱塘与海接,浩渺无涯涘。

长鲸呼鳄鱼,蛟龙正掉尾。

岂惟波浪声,号泣半溺鬼。

临流不敢渡,寻尺如千里。

侥幸亦可往,无力触万死。

萧然古山根,客棹于此舣。

吴亭明可数,游观信为美。

安敢慕纷华,而不重行止。

回首卧龙居,想在青云里。

相思寂莫晚,谁伴西楼倚。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以及诗人面对壮阔江面时的内心感受。首句“候得早潮来”点明了时间与事件,预示着一场自然界的壮观即将上演。接着,“江边风又起”一句,不仅描绘了潮水来临前的风势,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波澜壮阔。

“钱塘与海接,浩渺无涯涘。”这两句将钱塘江与大海相连,展现了其广阔无垠的景象,给人一种天地间唯我独大的豪迈感。接下来,“长鲸呼鳄鱼,蛟龙正掉尾。”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中生物的活跃,进一步渲染了江面的生机与活力。

“岂惟波浪声,号泣半溺鬼。”这一句则从听觉角度出发,不仅描述了潮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还借以想象出被潮水吞噬的鬼魂的哀嚎,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略带悲凉的氛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临流不敢渡,寻尺如千里。”诗人面对如此壮阔的江面,即使距离并不远,也感到难以逾越,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侥幸亦可往,无力触万死。”表达了诗人对于冒险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

“萧然古山根,客棹于此舣。”诗人选择停泊在古山之侧,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喧嚣世界的一种逃避。

“吴亭明可数,游观信为美。”诗人赞叹于眼前的美景,吴亭的清晰可见,更增添了旅途中的乐趣与美好。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物质的繁华,而是更加重视内心的修养与行为的节制。

“安敢慕纷华,而不重行止。”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以及对道德与行为准则的重视。他不愿为了追求表面的繁华而忽视内心的道德约束。

最后,“回首卧龙居,想在青云里。”诗人回忆起家乡的卧龙居,想象自己如同腾云驾雾的龙一般,自由自在地飞翔在云端。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相思寂莫晚,谁伴西楼倚。”诗人感叹于夜晚的孤独与相思,无人陪伴在西楼旁,表达了对友情与爱情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见潮

朝亦见潮来,暮亦见潮来。

维舟不敢渡,西望兴悠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秋夜舟中

昨夜强风万弩过,舟中侧听披衣坐。

秋来已觉阴气繁,晨兴更见波涛大。

衰梧弱柳不足数,修篁摧折几百个。

飞廉郁然方用事,一威能令万物挫。

人言风怒未渠央,我观暴忽势不长。

会见平川净如镜,刀鱼鸣橹过钱塘。

形式: 古风

和常父望湖亭

深湾谓无风,试向江头望。

混混过新潮,峨峨起层浪。

前骧复后踊,极力不相让。

踣落皆有声,摆触颇用壮。

游龙出鬐鬣,怒马轩颈项。

纷纶白雪外,叠去不知向。

势将银汉接,高与海门抗。

吴城挂水墨,越估增怊怅。

我欲绝横流,忠信固可仗。

丈夫七尺躯,鱼腹岂易葬。

缅怀冯河戒,舣棹未敢忘。

夜梦大樽浮,东行视溟涨。

入宫谒阳侯,举袂揖伍相。

问其孰呼吸,乃使此倔强。

谢云天所为,兹语吾恐妄。

却欲诘苍苍,无梯不能上。

形式: 古风

和常父初五日渡江

半旬滞西陵,霖雨注船屋。

昨日风更豪,江边拔长木。

初宵尚哮吼,海水皆倒蹙。

向晚稍萧条,飞廉想遭戮。

重云扫阴晦,皎皎见星宿。

大哉天地内,变化反手速。

我行不惮早,畏此潮信足。

刀鱼颇轻捷,舟子短结束。

十夫共一橹,喜噪比趋陆。

船头列火炬,幕下烧绛烛。

蛟龙睡方醒,水陆骇窜伏。

吟哦未及终,已在吴堤曲。

青山绕逶迤,楼阁媚初旭。

钱塘虽旧游,梦想尝在目。

便当跨月轮,俯耳听清瀑。

重阳复不远,共采岩前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