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次韵张叔元

迟日轻风过雨天,草青南陌欲生烟。

江湖节物登王鲔,村落归心起杜鹃。

已办寻芳游野寺,何当修禊泛溪船。

路逢少妇携笼去,为说蚕儿向雨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春日微风中夹杂着细雨,田野小路上草色新绿,仿佛要升起薄雾。
江河湖泊中的鱼儿正值产卵期,乡村的人们听到杜鹃鸟鸣,勾起了思乡之情。
我计划去野外寺庙寻找春光,何时能乘船在溪流中举行修禊的活动。
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的妇人提着竹篮,她告诉我蚕儿正在雨中安静地睡眠。

注释

迟日:春日。
轻风:微风。
过雨天:夹杂着细雨。
草青:草色新绿。
南陌:田野小路。
欲生烟:仿佛要升起薄雾。
江湖节物:江河湖泊的季节性景象。
登王鲔:正值产卵期。
归心:思乡之情。
杜鹃:杜鹃鸟。
寻芳:寻找春光。
野寺:野外寺庙。
修禊:古代的一种春季祭礼。
溪船:溪流中的船。
少妇:年轻的妇人。
笼:竹篮。
蚕儿:蚕宝宝。
向雨眠:在雨中安静睡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迟日轻风过雨天,草青南陌欲生烟”两句,捕捉到了春日里的细微变化,那是阳光温柔、微风拂面之后雨后的清新,以及大地回暖后草木萌发的景象。这里,“迟日”表达了时间流逝的从容不迫,“轻风过雨天”则形象地描绘出春日里那变化莫测的气候,而“草青南陌欲生烟”则是对春回大地后自然景观最为生动的写照。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通过“江湖节物登王鲔,村落归心起杜鹃”两句,将视角转移到水乡泽国的春日生活。这里,“江湖节物登王鲔”可能指的是某种节令之物在江湖间流传,而“村落归心起杜鹃”则是说诗人心中萌生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已办寻芳游野寺,何当修禊泛溪船。”这里,“已办寻芳游野寺”表明诗人已经准备好去探访远郊的花香,而“何当修禊泛溪船”则是对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在清澈的溪流中泛舟,感受春日之美的憧憬。

最后,“路逢少妇携笼去,為说蚕儿向雨眠”两句,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妇女,她手持竹笼(可能是养蚕用的),而“为说蚕儿向雨眠”则表明这位少妇正是在告诉蚕儿即将到来的春雨,似乎也在暗示着自然界生命力度过春雨后的成长与繁殖。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春日郊行和郭希鲁二首(其二)

坐对烟江叠嶂图,何如门外翠屏纡。

寻芳敢擅携筇去,命友应从折简呼。

酒里光阴閒活计,诗馀情思静功夫。

浪吟痛饮真难遇,休问西山日欲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春日郊行和郭希鲁二首(其一)

萦风杨柳绿丝长,过雨桑麻沃以光。

联骑不妨多载酒,看花无用更烧香。

望穷岩电搜诗眼,愁转车轮感别肠。

胜集清游定何处,它年曲水记流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日偶成

馀生今赴迩英朝,似说夔龙许续貂。

枯蘖遂承新雨露,苍鹰应识旧云霄。

废兴须信关时命,劳逸谁能问贯条。

十载山林劳梦寐,五更天仗听箫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春日游西塔示本上人

暇日搜奇胜,羸骖适莽苍。

幽花撩醉眼,早麦慰饥肠。

佛屋几间在,村墟三里长。

廉纤晚来雨,未觉客心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