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家荆浩画松峦山水障子樊山作长歌余亦继和

画中看画画非画,高堂飒沓风云开。

九百年前冥漠人,鸦叉招得精魂来。

建标峰如巨灵擘,直干松自秦时栽。

天绅大瀑透空下,彼岂胸臆填风雷。

磥磥磕磕崒中怒,耳鸣恍忽惊涛催。

悬知松根攫危石,石下定有龙湫洄。

满盈之动岂无日,骊珠夜窃何为哉。

荆浩北人山北性,清秀不与王维侪。

亦掀思训拨昭道,忍将金碧污巅崖。

纯全山水大冬气,闭隐道与希夷偕。

汹汹五季人相食,厉有怜王僧话灰。

战尘飞不到萧寺,吴笔项墨随涂揩。

真形太行接恒岳,冥寄桃源及天台。

风云所通径路绝,若有人兮宅崔嵬。

固知图画意未尽,上方气已通蓬莱。

十年江湖困卑湿,董生平远非余怀。

长安岂知日同远,岱宗政恐山其颓。

乾坤干戈身老病,青鞋布袜行靡阶。

投林甘寝幻思梦,梦身化作松根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沈曾植对中国古代画家荆浩所绘松峦山水障子的鉴赏之作。诗人首先赞叹画中的艺术魅力,称画面仿佛活灵活现,风云生动,引人入胜。他想象画中九百年前的艺术家,通过画作召唤出精魂,展现了荆浩深厚的艺术功底。

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画面中的山峰、松树和瀑布,赞美其壮观和气势,认为这些元素并非单纯描绘自然,而是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他赞赏荆浩的风格独特,清秀而不失大气,与王维等大师不同,且有深邃的哲理内涵。

诗人感叹五代战乱时期,荆浩的作品能超脱世俗纷扰,保持纯净的艺术境界,与道家的隐逸精神相契合。他还提到,尽管自己身处江湖,生活困苦,但对荆浩的画作仍怀有敬仰之情,希望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慨收尾,表达对艺术永恒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荆浩画作的深入剖析,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3)

沈曾植(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所南画兰卷樊山所藏元明题者三十余人末有张文襄题诗樊山自题七言长篇一绝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

硾光闇脱由拳纸,小字凋残丁子尾。

尖豪破墨不破水,元是孤臣泪铅泚。

昔为王者九畹香,今扫僧残一锥矣。

图中两花间九叶,左方长短参差七。

六陵云黯一星移,白雁声催北风急。

右方二叶短复短,心在零丁海洋畔。

可知正统远仍存,块肉犹延丙丁算。

国香零落天之涯,国殇毅魄怀王知。

南翁傥有南公语,本穴嗟当木坏时。

呕血总为天水碧,啼魂常抱冻青枝。

当门翻恨无摧折,祭鬼何妨入炼持。

遗事郑陈韩各写,精爽何分在朝墅。

刳心史已瘗承天,代舞灵应依亳社。

沧桑几度红羊换,长卷珍留清閟玩。

题诗原是太平年,黄閤紫枢眉寿愿。

十年我辈草间存,一老不遗箕尾远。

酒阑坐客重披看,若有人兮泪如霰。

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

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

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

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

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

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形式: 古风

题所居曰海日楼终日盘桓不出一室每诵陶公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之句千载同情有如接席意之所会即事为诗(其一)

我性好楼居,东窗著匡床。

未明得朝气,出地星煌煌。

坐作岱顶观,海波浩沧凉。

真形见旸谷,嘉实餐榑桑。

稽首摩利支,大悲遍诸方。

鸾驾先日驭,鬘云摄欃枪。

密语千万周,四施极羝羊。

福严普沙界,兵气为慈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所居曰海日楼终日盘桓不出一室每诵陶公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之句千载同情有如接席意之所会即事为诗(其二)

迎日起何为,长生资沐浴。

霏霏流霞润,饮我初生犊。

协气外蒸濡,奇温中馥郁。

子珠抱灵根,灿灿金华簇。

裸国薄何嫌,胎儿洗宜育。

咸池甘石经,占此新阳复。

形式: 古风

题所居曰海日楼终日盘桓不出一室每诵陶公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之句千载同情有如接席意之所会即事为诗(其三)

安期尔何人,得非鲁连徒。

却秦入东海,传为列仙儒。

朝与青童游,暮归紫府居。

锵锵白凤皇,侍从随仙舆。

辟谷亦何为,食薇不愿余。

披发下大荒,冥搜宛委书。

云气閟徐市,岳图付仲舒。

谁言齐士怪,正笑田横愚。

南史简不存,长怀一嗟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