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挽姚仲纯》由金代诗人胥持国所作,通过对逝者姚仲纯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山东夫子河东老者的深切哀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山东夫子老河东,谁与先生臭味同”开篇即点明了姚仲纯的身份与地位,他作为山东的学者,如同孔子一般,其学问与人格在河东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诗人以“臭味同”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与姚仲纯精神上的契合与共鸣,暗示了两人在学术与人格上的高度一致。
颔联“早岁遽辞名宦里,百年长乐圣贤中”进一步描绘了姚仲纯的人生选择与追求。他年轻时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官场的荣华富贵,投身于圣贤之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富足。这不仅体现了他的高洁志趣,也彰显了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颈联“醉轩风月千秋恨,蜗室樽罍一梦空”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姚仲纯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在醉轩中欣赏着自然美景,享受着风月之乐,但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遗憾与怀念。而“蜗室樽罍一梦空”则暗示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尾联“白玉楼成人不见,空馀乡泪托东风”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姚仲纯逝世的哀痛之情。白玉楼象征着姚仲纯的高尚人格与不朽的精神,然而如今人已逝去,只有乡人的泪水随东风飘散,寄托着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姚仲纯的崇敬与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