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

千二年来治乱机,只从理欲辨安危。

若将此鉴为心鉴,三五如何不并归。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学者薛瑄所作,名为《通鉴》,其深邃的哲理与对人性、道德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薛瑄对于历史与人性的独到见解。

“千二年来治乱机”,开篇即以宏大视角审视历史,指出自古以来,国家的兴衰更替,社会的动荡与稳定,皆源于治理之道。这里的“千二年”并非实指具体的年数,而是泛指漫长的历史时期,强调了历史长河中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只从理欲辨安危”,进一步阐述了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理性和欲望是决定国家安危的关键因素。理,指的是符合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的原则;欲,则代表个人的私欲和追求。通过辨析理与欲的关系,可以判断出国家是否能够稳定发展,社会是否和谐有序。

“若将此鉴为心鉴”,诗人提出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方式——将历史中的治乱之鉴作为内心反省的镜子。通过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避免重蹈覆辙。

“三五如何不并归”,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三五,此处可能暗喻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或要素,如君主、臣民、法律等,它们应当和谐统一,共同推动社会进步。诗人希望这些力量能够在理想的社会中并肩而行,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薛瑄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期盼,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禹门

连山忽断禹门开,中有黄流万里来。

更欲登临穷胜观,却愁咫尺会风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渡口

两崖陡起束狂澜,南去沙平势渺漫。

长有扁舟依渡口,行人莫道往来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栈道

石岩危柱迭相承,阁道萦回接杳冥。

天上黄流来滚滚,长风五月洒衣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明德宫

碧瓦朱楹白昼閒,金衣宝扇晓风寒。

摩云观阁高如许,长对河流出断山。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