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杂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棘据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边疆受侵的局势,以及被天子委以重任,前往汉阳建立新国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便点明了国家的危难,“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接着,诗人提到天子派遣他作为“上宰”前往汉阳,建立新的国家,并聘用了贤良之士,这既是对使命的肯定,也隐含着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接下来的几句,“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外表华丽但本质平庸的羊,以及借力飞翔的燕与凤,表达了自己虽被重用,但内心对是否胜任的担忧。诗人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抱怨道路漫长,“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随后,诗人描绘了前往汉阳途中的艰难险阻,“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深谷无底,高山连天,丰草湿润,雾露沾衣,玄林阴冷,自然环境的恶劣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心理压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他感叹士人生活充满离家奔波,希望能在家中安逸度日,内心的情感难以割舍,即使引退,也无法忘怀国家的使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重任时的矛盾心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