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洞图为洁上人作

泉南佛国天下少,满城香气栴檀绕。

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清源古洞尤绝奇,花酒仙人颜色好。

蜕骨岩连太碧霄,晋代青松三四抱。

高攀南斗不满寻,下视沧溟才一沼。

长年钟磬度寥寥,四月笙歌来扰扰。

青厓不雨飞白泉,紫泽未春生碧草。

鹤鸣洞口月苍苍,猿挂树枝风袅袅。

上方精舍秋叶红,山人不归萝屋老。

不须惆怅看画图,去去长歌海天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洞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交融。

首先,诗人以“泉南佛国天下少”开篇,点明地点的独特性,接着“满城香气栴檀绕”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佛国的庄严与香气缭绕的景象。随后,“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两句,展示了当地多元文化的繁荣与贸易的兴盛。

“清源古洞尤绝奇”引出对清源洞的赞美,接下来的“花酒仙人颜色好”则将自然美景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蜕骨岩连太碧霄,晋代青松三四抱”则通过岩石与古松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痕迹。

“高攀南斗不满寻,下视沧溟才一沼”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清源洞的高峻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决心。接下来的“长年钟磬度寥寥,四月笙歌来扰扰”对比鲜明,前者宁静祥和,后者热闹欢腾,展现了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洞中生活。

“青厓不雨飞白泉,紫泽未春生碧草”则进一步描绘了清源洞的自然景观,泉水从峭壁间飞流直下,紫色的草地在春天之前已显现出碧绿的生机。最后,“鹤鸣洞口月苍苍,猿挂树枝风袅袅”通过鹤鸣与猿啼,以及月色与微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上方精舍秋叶红,山人不归萝屋老”则以精舍与山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不须惆怅看画图,去去长歌海天晓”,鼓励人们亲自体验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想象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清源洞及其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佛教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淮之水一首送别

淮之水,向东流,水流只载行人舟。

舟行如飞水如射,一日可到吴江头。

何不载此离情去,掷向天涯不知处。

濠梁有客今白头,望断孤云海天暮。

形式: 古风

和东轩见寄长相思一首

长相思,何终极,有美人兮淮之侧。

攀援桂枝歌小山,盛服峨冠好颜色。

昔年遗我双龙刀,紫锦作襓县素壁。

中夜寒光贯斗牛,但恐屋头飞辟历。

朝朝见物不见人,欲往从之脚无力。

长相思,何终极。

形式: 古风

秋莺歌

千林入秋露气清,林中尚有黄莺声。

似与群蝉争意气,东林飞过西林鸣。

向来春风花满城,柳条拂地如长缨。

绵绵蛮蛮断复续,千人万人侧耳听。

高楼半醉客,阁盏停吹笙。

白马贵公子,挟弹不敢惊。

此时胡为不喜听,奈何节序移人情。

只合深藏缄尔口,亦有妒尔金衣明。

反舌无声良已久,伯劳布谷俱潜形。

秋莺秋莺尔能翩然入幽谷,老翁歌诗送尔便觉心和平。

形式: 古风

应制赋听松

石榻坐来久,松涛万壑声。

轻扬同梵呗,细奏学龙笙。

不独回禅寂,犹能悦圣情。

莫归还在耳,魂梦亦须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