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杭州龙兴寺三门楼

十里江城下渺漫,两层门上倚栏干。

偏宜竹翠山长润,早见梅花地少寒。

沙觜渐平人改路,潮痕初静鸟移滩。

高楼酒夜谁家笛,一曲《凉州》梦里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龙兴寺三门楼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十里江城下渺漫”,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江城的辽阔与深远,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接着,“两层门上倚栏干”则将视线聚焦于眼前的建筑,通过“倚栏干”的细节,透露出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景象时的从容与闲适。

“偏宜竹翠山长润,早见梅花地少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竹林的青翠与山峦的湿润,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另一方面,通过“早见梅花”暗示季节的变换,以及“地少寒”表达出对寒冷的轻微感知,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时间流转的敏感。

“沙觜渐平人改路,潮痕初静鸟移滩”描绘了江边的动态景象,随着潮水的退去,沙滩逐渐显露,人们不得不改变行走的道路,而鸟儿则在平静的潮痕中寻找新的栖息之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隐含着生活的不易与适应。

最后,“高楼酒夜谁家笛,一曲《凉州》梦里残”将视线引向夜晚的高楼,笛声悠扬,仿佛是远方传来的《凉州》曲调,在梦中回响。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感,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梦境的沉醉,同时暗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与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杭州龙兴寺三门楼的景致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人生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501)

张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字:承吉
  •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 生卒年:hù)(约785年—849年?

相关古诗词

题临平驿亭

津亭一望海西壖,旧说湖开是几年。

风起半山云出寺,雨馀深岸水平船。

竹林上拔高高笋,荷叶中藏小小莲。

长爱向南些子地,两三家近野唐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穷居

陋巷长闻君子穷,我生宁免困儒宫。

辛勤自灌一畦韭,卤莽还开三径蓬。

竹下喜逢青眼士,草中甘作白头翁。

佳期日暮不知处,把钓徒吟江上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赠崔权处士

读尽儒书鬓皓然,身游城市意林泉。

已因骏马成三径,犹恨胡麻欠一廛。

真玉比来曾不磷,直钩从此更谁怜?

遗民莫恨无高躅,陶令而今亦甚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酬馀姚郑摸明府见赠长句四韵

仙令东来值胜游,人间稀遇一扁舟。

万重山色连江徼,十里溪声到县楼。

吏隐不妨彭泽远,公才多谢武城优。

生疏莫笑沧浪叟,白首直竿是直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