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隐五首(其二)

伯阳柱下史,曼倩金马门。

大隐在朝市,何劳避世喧。

和璧与隋珠,慢藏盗斯存。

投售一失所,按剑足已捐。

徒为恻丹心,悲来胡能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叙隐五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卢楠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首句“伯阳柱下史,曼倩金马门”引用了两位历史人物,老子(伯阳)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柱下讲学,而东方朔(曼倩)则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任职于金马门。这两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智者,但他们的生活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选择了隐居,一个则活跃于朝廷。

接下来,“大隐在朝市,何劳避世喧”一句,诗人提出观点,认为真正的隐士并不需要远离尘嚣,甚至可以在繁华的都市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与传统的隐居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和璧与隋珠,慢藏盗斯存”运用比喻手法,将和璧(古代名玉)、隋珠(古代名珠)比作珍贵之物,强调即使这些珍贵之物被妥善保存,仍可能被盗取,暗喻即便是在世俗生活中,也有可能失去内心的珍宝——道德、智慧或心灵的平静。

“投售一失所,按剑足已捐”进一步阐述了在世俗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因追求物质或权力而失去自我,甚至牺牲道德原则,如同失去了自己的剑,无法再保护自己和内心的价值。

最后,“徒为恻丹心,悲来胡能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追求世俗成功而牺牲内心真正价值的人的同情和悲哀,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隐士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世俗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道德价值的重视,以及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07)

卢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叙隐五首(其三)

凤鸣千仞岗,苞绿丽天云。

高士有奇姿,光华扬紫氛。

兰蕙树百畹,琅玕植千寻。

托迹在岩阿,悲啸有馀音。

歌终忽不见,杖策为邓林。

形式: 古风

叙隐五首(其四)

逸翮奋霄汉,高步蹑天关。

褰衣在椒涂,长风吹海澜。

琼树系游镳,瑶华代朝餐。

恣情戏灵景,静啸谐鸣鸾。

浮世信淆浊,焉能濡余翰。

形式: 古风

叙隐五首(其五)

幽人何髣髴,乘化游丹溪。

云裾佩琼璠,焱毂驷苍螭。

揉弄绿萝烟,蹀跇紫霞辉。

薄言伫山椒,璨齿修羽仪。

高举谢尘寰,长揖答夷齐。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一)

回阴翳朝日,薄寒履微霜。

绿池潜游鳞,飞鸟归林翔。

北风吹蕙帷,馨香发我堂。

揽衣下阶除,屣履独徬徨。

岂无芳草思,欲寄愁春阳。

忧来人莫知,悲愤结衷肠。

山韫玉含辉,川沉珠媚光。

所愿崇明德,别离何足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