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送人归江西

片帆天际归舟,好风动、吹来消息。

浪间双桨,回头春杪,去来几日。

十八滩头,水飞如舞,石巉如壁。

把连樯白粲,等闲卸却,更呼取、艅艎入。

不羡公家事了,羡二难、一番游历。

江花江水,无边风月,不知行役。

和郁孤词,倚崆峒剑,唤醒龙蛰。

试问君,过我青原,听得几声羌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一片孤帆在天边驶回,顺风轻轻吹来消息。
船桨在波浪中穿梭,回首已是春天末尾,离去归来已有多日。
十八滩头,水花飞溅如舞蹈,岩石陡峭如墙壁。
排列整齐的船只卸下货物,随意召唤艅艎入港。
不羡慕官场事务已了,只向往那悠闲的旅程。
江边的花与水,无尽的风月,不知旅途劳顿。
合着郁孤台的词韵,手握崆峒剑,唤醒沉睡的龙魂。
请问你,经过我的青原,能听到几声羌笛声?

注释

片帆:孤零零的帆。
归舟:归来的船只。
好风:顺风。
消息:信息或消息。
春杪:春天的末尾。
去来:离去和回来。
十八滩头:十八个险滩。
石巉:岩石险峻。
连樯:排列整齐的船只。
艅艎:古代的一种小船。
公家事了:官场事务结束。
二难:悠闲的时光。
江花江水:江边的风景。
行役:旅途劳顿。
倚崆峒剑:手持剑。
唤醒龙蛰:唤醒沉睡的力量。
羌笛:羌族的笛子,象征远方或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龙吟·送人归江西》,出自南宋诗人静山之手。诗中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游历生活的向往。

首句“片帆天际归舟”,便以一种淡远的笔触勾勒出离别的情景,帆船在遥远的天际渐行渐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紧接着,“好风动、吹来消息”则是对自然界中风的描写,风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推动力,更承载着信息和情感的传递。

“浪间双桨,回头春杖,去来几日。”这里,诗人通过对桨声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旅途中的匆促,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与离别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十八滩头,水飞如舞,石巉如壁。”这一段落笔力雄健,通过对水流和岩石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十八滩的险峻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激荡。

“把连樯白粲,等闲卸却,更呼取、艅艎入。”这里诗人借物寓意,通过对船只操控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不羡公家事了,羡二难、一番游历。”这一句则直接表露了诗人的心声,对于世俗的功名利禄无动于衷,只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行走江湖、体验人生的艰难与快乐。

“江花江水,無边风月,不知行役。”这一句中,通过对江水和风月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无尽变化的赞美,以及对于行旅生涯的迷茫感和不确定性。

最后,“和郁孤词,倚崆峒剑,唤醒龙蛰。试问君,过我青原,听得几声羌笛。”诗人以“和郁”自况,其实是对自己的处境的一种无奈表达,而“倚崆峒剑”则是一种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最后一问,则是在询问对方在经过自己所居之地时,是否能听见那羌笛的旋律,寓意深长。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2)

静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黄时中入郡幕

晓峰高、飞泉如瀑,潜虬鞭驾轩翥。

为他一片韩山石,直到红云天尺五。

想应道、公皆安在来何暮。金川小渚。

那韶石参天,郡纲宜录,为我分南顾。

锦衣昼,满袖尚疑香雾。催人富贵如许。

岭云见说今如砥,凤挟九成迎舞。烦道甫。

问金镜铁胎,还记开元否。封词寄与。

但目送河桥,吟消醉拍,载酒满江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满庭芳

良月霜清,小春寒浅,瑞庭蓂荚双飞。

岭梅香度,初发向南枝。

此际高门袭庆,真贤降、金璧生辉。

传瀛海向歆父子,相继大名垂。

广寒,山藉在,笔驱造化,夕照虹霓。

暂徘徊、莲幕名誉交驰。

行继夔龙步武,蓬山静、玉宇春迟。

当清夜,神交大一,相对熟青藜。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丘师伯莫晓,寂寂明皎皎。

日午打三更,谁人打得了。

形式: 偈颂 押[筱]韵

赋情

自怜新髻好,对镜久夷犹。

回首瞥见郎,含羞整搔头。

花间并郎行,低说夜来话。

蝴蝶学娇痴,飞来傍裙带。

羡杀叶底花,色娇香不漏。

安得郎如叶,长将玉肌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