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岁暮山居杂感》系列中的第二十八首。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文明可能被遗忘的忧虑。
首句“愿搜残史册”,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历史的愿望,希望在散落的历史文献中寻找过去的痕迹。接着,“分付与麋群”一句,以麋鹿比喻历史的遗存,暗示这些历史的碎片如同野鹿般散落在荒野之中,难以完整地保存和传承。
“十七部从说,三千年试云”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浩瀚与复杂,似乎在说历史上有无数的故事和事件,跨越了三千年的漫长岁月。然而,“迁而上仅见,瞱以后无闻”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一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曾经辉煌的事迹逐渐被人遗忘,甚至在后世不再为人所知。
最后,“安得祖龙焰,都将冢屋焚”一句,以“祖龙焰”象征历史的火焰,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思考。他希望有如“祖龙焰”般的光芒,能够照亮并焚烧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墓室,即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使它们得以重见天日,为后人所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