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陆宣在汾湖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织。首联“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以清新之笔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翠绿的岩石、亭台楼阁与鲜艳的棠梨树相映成趣,上宾乘舟穿越柳溪,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颔联“花下停歌听鹦鹉,行间把酒引玻璃”则进一步展现了游玩中的欢愉场景,花丛中暂停歌声,倾听鹦鹉的啼鸣,行进间举杯畅饮,仿佛与透明的琉璃杯共舞,将自然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
颈联“绯桃照眼春无赖,石洞关云路转迷”描绘了春日里绯红桃花的绚烂与石洞云雾缭绕的神秘,春色撩人,道路难寻,却也增添了探险的乐趣与诗意的遐想。
尾联“金粟弹筝银甲冷,珠帘度曲翠眉低”通过乐器和音乐的描写,展现了高雅的艺术享受,金粟弹筝,银甲冰凉,珠帘轻摇,翠眉低垂,音乐之美与自然之静谧和谐共生。
接下来,“锦帆捲浪风生座,罗袜生尘草被堤”描绘了船只在波浪中航行,锦帆翻动,微风拂面,罗袜轻触草地,尘土飞扬,生动地表现了水上的动态美与地面的静态美。
“屡舞不妨飞野鸟,醉归遮莫报邻鸡”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游玩中尽情舞蹈,不惧野鸟飞过,即使醉归也不怕惊扰邻家鸡犬的生活,体现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游玩心境。
最后,“梵王台殿空陈迹,鲍氏池亭忆故栖”回顾了历史遗迹,梵王台殿虽已成废墟,但鲍氏池亭仍让人怀念往昔的栖息之地,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铁笛吹残山月白,竹枝唱过驷桥西”以铁笛吹奏,山月皎洁,竹枝歌唱,驷桥西边,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画面,以音乐和自然之声结束全诗,余音袅袅,韵味悠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历史遗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游历山水、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