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西都汉犹司马,三百年唐只次山。
这首诗的前两句"东西都汉犹司马,三百年唐只次山",通过比较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表达了对汉朝和唐朝兴衰的感慨。"东西都汉"指的是汉朝时期的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这里以"司马"来象征汉朝的繁盛;"三百年唐只次山"则将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与"次山"(可能是指山的等级,也可能暗指人物次序)相比,暗示唐朝虽然历时长久,但整体成就可能略逊于汉朝。诗人通过对这两个朝代的对比,寓含了对历史兴替和王朝更迭的深沉思考。
不详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风流誇老看元宵。
晋书好传偏安石,唐世诸人且乐天。
大川足凫雁,蟹老鱼亦老。
风稳琛舟引,春归卉服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