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的《高士颂九十一首》中的第六十一首,颂扬了古代高士善卷的德行与智慧。善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与陶渊明、范蠡并称“三高士”,以退隐山林、淡泊名利而著称。
诗中首先提到善卷与尧帝的关系,用“君尧北面”描绘出善卷对尧帝的尊敬与臣服,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接着,“鹿衣牧世,自臻从劝”两句,赞美善卷如同鹿一般穿着简朴的衣物,在世间以放牧为生,却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体现了他的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深远的影响力。
“虞钦玄德,让之赤县”则进一步赞扬善卷的道德品质,将他与虞舜相提并论,认为他的玄德(深奥的道德)堪比帝王之德,甚至在“赤县”(指中国)这样的大地上也能让人心悦诚服。这表明善卷不仅在个人修养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最后,“贵适心神,永悽荒巘”表达了善卷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即使身处荒野,也能够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超脱。这里的“贵适心神”强调了精神上的富足与满足,而“永悽荒巘”则描绘了善卷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永恒景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善卷作为高士的非凡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