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寓山斋

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

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

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山中的书斋在漫长的夏天里少有人来往,我总是清扫地面,让尘埃无处藏身。
松树下的书架如同青色的毛云遮蔽了阳光,扇子摇动时仿佛带来阵阵白雪般的凉风。
书桌和琴盒常常相邻,茶具和香炉相伴,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我的心境清凉,没有烦恼,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感觉如同秋天般凉爽。

注释

山斋:书斋在山中。
长夏:漫长的夏季。
断过从:少有人来往。
尘灭踪:清除尘埃。
松架:松树下的书架。
青毛云:青色的毛云状松枝。
翳日:遮蔽阳光。
白翅:扇子的比喻。
书床:书桌。
琴匣:存放琴的盒子。
时相近:常常相邻。
茶鼎熏炉:茶具和香炉。
心地:心境。
清凉:心境清凉。
无热恼:没有烦恼。
炎天:炎热的夏天。
冷秋同:像秋天一样凉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夏日山中书房的景象。开篇“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两句,通过山间小屋在炎热夏季的宁静与孤寂,以及主人细心打理庭院、扫除尘土的动作,传达出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接着“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两句,以松树和云作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在阴凉的环境中使用扇子摇晃出阵阵清风,仿佛能感受到雪花般的凉意。这里通过对比之美,强调了山中的自然环境给人带来的清凉与舒适。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两句,则展示了主人在山中斋室里阅读、弹奏乐器和品饮茶的闲情逸致。书床和琴匣并置,表明文学与音乐是主人精神上的伴侣;而茶鼎和熏炉则是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这些都是主人自我供养、自得其乐的写照。

最后,“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两句,总结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是炎热的夏日,但诗人心中却始终保持着清凉和宁静,这种境界使得他能够超越季节的变换,与寒冷的秋季一样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山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淡定与宁静。

收录诗词(205)

邓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涌云

溪神骋技天公拙,非雪之雪白于雪。

倚栏小立不禁寒,却愿天日长炎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诸人集予贫乐轩赏花以直把春赏酒都将命乞花为韵深得把字

旭日酿融和,化工幻夭冶。

吾家最岑寂,亦有花枝亚。

光浮蝶翅动,香倩蜂须惹。

名传文中谱,品入赵昌画。

春归不可挽,恐被东风嫁。

急呼我辈人,趺坐花阴下。

虽无裙可幄,赖有草堪藉。

但愁欢未阑,酒尽不容把。

明年长安城,走马逐东野。

形式: 古风

寄月湖先生兼简渭叟

山庄杖屦饱相从,每月须拚十日中。

鼎足三人同宿留,瓮头一盏奉从容。

别来不隔千山月,旧赏难乘两腋风。

更想先生新活计,烟波别业兴方浓。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徐广文

自我还荒径,知君返寓居。

秋来曾醉否,月下有诗无。

两地成千里,相看不一书。

可能忘旧债,五字当追须。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