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赵湘所作的《暮秋过沈齐别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暮蝉、白石床、寒菊、夕阳、沙泉、篱落、野僧等,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氛围。
首句“暮蝉频响胜闻歌”,以蝉鸣比作歌声,既突出了蝉声的频繁与悦耳,也暗示了秋天的来临。接着,“白石床清藓色和”一句,通过“白石床”与“藓色和”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为后文的静谧气氛埋下伏笔。
“径冷独留寒菊在,树疏分得夕阳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孤寂。寒菊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而稀疏的树木则将更多的夕阳映照在地面上,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沙泉月澹曾栖雁,篱落烟微半著莎”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沙泉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偶尔栖息的雁群增添了季节的变换感;而篱笆边的轻烟与莎草的点缀,则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
最后,“谁问寂寥诗景趣,竹扉时有野僧过”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静谧美景的欣赏与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别业中,偶尔会有隐士来访,共同品味这份孤独中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寂静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