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山色偏宜暮,桐声小作秋。

人行溪侧畔,天在树梢头。

学懒真成懒,知休却得休。

遣愁愁不去,愁尽自无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田园风光图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山色偏宜暮”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夕阳余晖中山峦的独特欣赏,这不仅是景致上的享受,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接下来的“桐声小作秋”,则通过桐树的叶音捕捉到了秋天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人行溪侧畔,天在树梢头”两句,更是将山水之情与个人心境融为一体。溪畔的人行和头顶的天空,构成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某种平衡与自由。

“学懒真成懒”自嘲式地表露了诗人对待忙碌生活态度的转变,他似乎在告诫自己也告诫读者,学会享受宁静淡泊的生活。紧接着的“知休却得休”,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一种肯定和自我满足。

最后两句“遣愁愁不去,愁尽自无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诗人通过这两句,将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升华为一种哲学思考,达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却是深远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体验。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

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沙滩。

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

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篷底暮犹寒。

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

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

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暮寒

过雁双仍急,寒鸦只已多。

绝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眼病书休读,心劳句尚哦。

老生穷事业,此外岂无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拆

一点瓜香破醉眠,误它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头玉井莲。

初喜晓光将莞尔,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樱核,蔌蔌声乾暮叶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