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铅山余适正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

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

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

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

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

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

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

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

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

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下邳先生的读书人,他头发斑白,手握古籍,未曾停歇。他曾经吟诵孝道三百篇,并将其转化为《蒙求》一书,其内容尤为深刻。朝廷遍寻海隅求书,不论达官显贵还是隐士,他都亲自书写并进献给朝廷。然而,他似乎在官场中缺乏知己,多年未得晋升。他有时想慷慨赴京求仕,但因无资财而屡次受挫。他居住在县城西边的简陋房屋中,生活贫困,书籍虽多却无济于事。他的门巷萧条,岁月流逝。去年见面时,他的衣物已不完整,今年见面时,衣物又更加破旧。他为了养家糊口,奔波劳碌,不得不频繁向人求助。邻居们则过着奢华的生活,而他只能徒然询问寒暖,无法提供实质的帮助。他的才华和学问并未使他摆脱贫困,反而使他口中有如张仪般能言善辩。近来听说他身体多病,闭门不出,正值岁末,朔风凛冽,高岗裂开。城市中的柴米价格不断上涨,他常常在清晨和黄昏感到凄凉。他曾参居卫肘常见,孔子在陈国粮食也断绝。古代圣贤的经历如此相似,他不应像年轻人那样暗自悲伤。他需要柴薪和斗米来帮助煮饭,却又担心庄子会嘲笑他如同涸辙之鲋。

收录诗词(1)

朱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铅书》卷四)

相关古诗词

春风藜杖起诗豪。

形式: 押[豪]韵

宿金铺观

褰裳夜入金铺宿,清气一宵吟不足。

月在碧潭风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形式: 七言绝句

和潘良贵三江亭韵

爽气寒光四壁侵,青山千仞水千寻。

远观吾里瀛洲路,怅望谁人魏阙心。

春到已多鸣佩玉,酒酣应有解貂金。

紫微太守经营巧,消得时贤次第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岱岳篇雪中送华山人东游

七十二君已绵邈,乾坤只今留岱岳。

烟书云篆吊秦碑,万圣千灵朝汉朔。

白日雕幡路相望,夜深仙乐张天上。

日观天门踊跃登,芒作双鞋藜作杖。

匹练吴门见几人,向来寂寞空山春。

溪花谷树忽生色,一朝若为山人新。

君行正直年华谢,山雪纷纷向君下。

去看九州玉削成,孤高始信岱岳名。

若趁长风竟飞举,鹅毛柳絮同身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