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渭北寺上方

昔祭郊坛今谒陵,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喜见当时转读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从前在郊外祭坛祭祀,如今来到陵墓拜谒,
寺庙里的高处我最喜欢攀登。

注释

昔:从前。
祭:祭祀。
郊坛:郊外的祭坛。
今:如今。
谒:拜谒。
陵:陵墓。
寺:寺庙。
高处:高处。
最:最。
来:来。
登:攀登。
十馀年:十多年后。
后:之后。
人:人们。
多:大多。
别:分别。
喜:欢喜。
见:看见。
当时:当年。
转读僧:转经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回忆和比较。在昔日,诗人曾在郊坛进行祭祀活动,而今朝则来到了陵墓前。寺庙中的高处成为了他登临远眺的地方。时间流转,十馀年后,周围的人们大都已有所变化,但诗人却依然喜悦地看到当时的僧侣仍在此地诵读经文。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某些恒久不变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诗中通过郊坛与陵墓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沧桑。同时,寺庙作为一种超脱尘世的空间,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十馀年后人多别"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现实,而"喜见当时转读僧"则表现了对某些不变的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是一首抒情反思与赞美静谧生活的佳作。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题僧院

闻师行讲青龙疏,本寺住来多少年。

静扫空房唯独坐,千茎秋竹在檐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赠王建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

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主客刘郎中

忆昔君登南省日,老夫犹是褐衣身。

谁知二十馀年后,来作客曹相替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任道人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算小行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