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村居日常的生动画面。
首联“绕门清槿绝尘埃,别馆春还草乱催”,以“清槿”象征着村居环境的清幽与纯净,远离尘嚣。春天的气息中,别馆周围的小草似乎在催促着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颔联“蚕事正忙农事急,桃花净尽菜花开”,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繁忙景象。蚕事的繁忙与农事的紧迫并行不悖,桃花的凋谢预示着新生命的孕育——菜花的盛开,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农民劳作的辛勤劳碌。
颈联“青青野竹题诗去,白白红鱼入馔来”,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诗人漫步于青翠的竹林间,留下自己的诗句,与自然和谐共处;而餐桌上则摆满了来自田野的美味佳肴,其中不乏白鳞红尾的鲜鱼,既体现了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也反映了村民生活的富足与满足。
尾联“四海一家无事日,愿将巴曲赞康哉”,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盛世的向往与赞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享受着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福祉,诗人希望通过巴曲(可能指当地的民歌或乐曲)来颂扬这种和谐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