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书舍

大江之东紫云山,平地拔出高㠝岏。

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

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

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紫云山及其书舍的深情回忆与赞美。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舍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居住于此的读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

首句“大江之东紫云山,平地拔出高㠝岏”以磅礴之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丽的自然世界,紫云山如同从平地拔起的巨峰,气势非凡。接着,“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进一步渲染了山色之美,晨光与晴空交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彩斑斓的光影映照着天际,展现出大自然的瑰丽与神秘。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转而聚焦于书舍,点明这是读书人的栖息之地,位于紫云山脚下,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接下来的“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描绘了读书人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紫云常现,仿佛是自然界的馈赠,而读书人则随心所欲,不受世俗拘束。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则是对读书人离开书舍后,心中仍怀有对自然与书舍的深深眷恋。即使在夜晚,月光洒满空荡的书房,读书人也常常梦见自己回到那片熟悉的紫云山下。

最后,“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表达了对紫云山及书舍的怀念之情,想象着青山之中,绿萝覆盖的古老山门,依旧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是对读书人才华与志向的肯定,预示着他未来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抱负,达到人生的高峰。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则是对读书人的勉励,提醒他不应沉溺于眼前的美景,而应以忠诚和坚贞之心,报效国家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紫云山及其书舍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读书人理想与追求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梅花

雪花飞度西湖来,东风吹上孤山梅。

林逋宅前春信早,北枝乱吐南枝开。

我昔扶筇六桥路,看花几度曾延伫。

从教寒透素貂裘,行遍瑶英最深处。

江湖旧游三十年,绿樽空负看花缘。

休文巧思夺天造,一枝香玉横吴笺。

南湖佳士烟霞伴,斋閤高悬供适玩。

持来索我赋梨云,恍惚花神照挥翰。

翩然唤醒花前盟,总是江空岁晚情。

欲挟飞仙花下去,莫教玉笛弄新声。

形式: 古风

八骏图(其一)

房星光射荣河水,化作神驹古无比。

良工何处运精思,八匹飞来綵毫里。

血沟流迸皆赪霞,一蹴将穷金母家。

气吞唐厩照夜白,岂数郭家狮子花。

时清不假长驱力,立伏退还春日直。

桃花浪暖芳草青,圉人初解黄金勒。

腾骧卧浴得自由,笑彼霜劲沙场秋。

伯乐经过若窥见,乃知世有真骅骝。

韦庵亦抱支遁癖,长恐良才终伏枥。

按图索骏有馀情,恍忆龙池飞霹雳。

我当唤起曹韩徒,绘昔华山归马图。

更招能赋杜陵老,高歌击折红珊瑚。

形式: 古风

八骏图(其二)

昔闻穆王有八骏,四海蹴踏风云起。

瑶池看遍蟠桃花,归路日行三百里。

如何朝下浴晴川,不控金羁脱锦鞯。

春草欲齐青被野,浪花新涨绿浮天。

良工凝思邈真种,气势翩翩兀森耸。

岂独丹青点抺神,定知星宿光芒动。

五色照耀连钱文,非止能空冀北群。

题诗愧乏少陵善,画后不见曹将军。

刘公宝之当什袭,还似千金买骏骨。

晴窗展对想奔驰,风卷江云山月出。

形式: 古风

河清应制

黄河一道来青天,发自葱岭通于阗。

沙行石触走千里,下合众水成奔川。

龙门昔经神禹凿,六丁斧痕犹岝㟧。

瑶池几度桃花春,昼夜浊流长喷薄。

我皇乘龙秉乾纲,翕张元化陶八荒。

飞潜动植献嘉应,皇天后地开祯祥。

禹渡东西路迢递,一夕河神启灵秘。

怒涛帖妥风不惊,澄漪茫茫皓无际。

恍疑银汉悬高秋,更似瑶岛连瀛洲。

广寒宫殿綵云里,俯瞰三山十二楼。

姬周沈壁荧光吐,宫筑宣房思汉武。

当时青简誇神奇,试较于今何足数。

小臣作诗颂河清,愿播弦管配咸英。

传之三万六千载,圣子神孙长缵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