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黎方回

板桥东望是扶胥,照水无劳拔白须。

此日合为山院长,当年曾是羽林孤。

柳栽宣武围皆抱,柏近王裒树亦枯。

酌酒寿君还自笑,一般霜雪各头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祝黎方回》。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感慨,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

首句“板桥东望是扶胥”,以“板桥”和“扶胥”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远眺的景象,引人入胜。接着,“照水无劳拔白须”,诗人以自我形象入诗,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必过于忧虑。

“此日合为山院长,当年曾是羽林孤”,这两句对比今昔,既是对友人过去辉煌经历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能像山长一样,享受宁静而深远的生活,同时也回忆起友人曾经作为羽林军的一员,独处异乡的孤独岁月。

“柳栽宣武围皆抱,柏近王裒树亦枯”,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抒发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柳树围绕着宣武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柏树接近王裒墓地,暗示着生命的终焉与岁月的无情。这一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酌酒寿君还自笑,一般霜雪各头颅”,诗人以饮酒为乐,为友人祝寿,同时自嘲,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事的豁达态度。这里的“霜雪”比喻人生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但诗人却以笑对之,展现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陈恭尹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梁药亭招集六莹堂观六莹古琴同诸公作歌

昔人斫琴贵其声,梁君得琴堂以名。

六莹堂诗走天下,人因诗好知琴精。

酒酣拂拭呈上客,四座观之皆动色。

断纹半作龙蛇形,古漆总如金铁蚀。

梁君得此三十春,书斋终日伴闲身。

发扬宫徵在笔墨,清风沕穆还天真。

陶公无弦得其意,君琴有足一无二。

不遇其人不敢修,旧新杂糅虞非类。

吾闻舜琴五弦象五行,当年揖让称平成。

少宫少商自文武,三千年内多戈兵。

乃知极备不如缺,为君一弹再三歇。

形式: 古风

以香瘿杯为魏和公寿系之以歌

南州炎德多芳草,丹桂玉兰皆合抱。

珠厓有树更绝伦,独发清芬自枯槁。

松枝成珀待千年,朽木为芝质屡迁。

此香凝结乃异是,皮肤脱落馀贞坚。

寄君瘿杯大如斗,为君满引无疆寿。

箕瓢可挂不闻声,惠瓠能容宁用掊。

翠微腊月梅花浓,散作琼瑶落酒钟。

万里知交各南北,几人同上金精峰。

君不见南极老人旁,客星每夜生光芒。

其占为世多寿者,斗牛之野斯其昌。

更闻月出天街北,天下从兹皆喜色。

犯座应须太史陈,此星或是严滩客。

举杯邀月月何言,饮罢看杯意独存。

既用馨香比明德,还因错节念同根。

形式: 古风

王础尘载酒北郊招同诸子集白云庵即事成歌

北风日夜来,萧萧满城铎。

扶筇拥褐欲何之,我欲升高望南国。

千峰飞舞向朝台,白云小院叩复开。

门前古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埃。

溪水韸韸野田下,断续山桥度车马。

半为斑白半少年,尽是平生素心者。

山亭布席大白浮,野花折取传觥筹。

酒酣客起迭击鼓,鼓声悲壮惊林丘。

斯亭昔是名王垒,石阙遗碑勒胡字。

四十年来骨已灰,行人尚洒三城泪。

何不令九牛倒曳掷泥沙,何不令牧儿一炬为平地。

天河尽挽洗山川,红日高飞走魑魅。

为君击鼓击复催,一阳天地今将回。

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

形式: 古风

西湖秋月歌题臧介眉卷

月之可爱虽在水,有水无山非备美。

人间好月是西湖,湖光即在山光里。

三十年前湖上游,十度月圆湖外起。

霜飘忽满六桥中,镜飞直印三潭底。

四山隐映出楼台,百尺虚明见鳣鲔。

是时丝竹在湖船,棹入琉璃水际天。

闻歌或泊山边寺,煮茗遥深石上泉。

君游与我谁先后,把卷沉思叹良久。

何年高谢罗浮云,会须更买馀杭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