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雷峰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曾礼名山兴未谖”,诗人曾经对名山大川的敬仰之情未曾忘怀,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长久热爱和向往。接着,“漫摇双桨入深村”描绘了诗人乘舟进入幽静村庄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气息。
“梅花带雪笼轩槛,鸥鸟随流到院门”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冬日里梅花与雪花交织的美景,以及鸥鸟在溪流边自由飞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梅花的坚韧与鸥鸟的自由相映成趣,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追求。
“皓月亦知亲丈室,黄金重见布祇园”则通过月亮和黄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皓月象征着纯洁与永恒,而黄金则代表了财富与价值,两者共同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与物质双重美好的追求。
最后,“幽窗又得谈三夕,耳听应难会一言”表达了诗人与智者或志同道合之人深入交流的体验。在幽静的窗前,他们可能谈论了三个夜晚,但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悟,暗示了思想交流的深刻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以及与智者交流的深刻体验。